半属虚空半属身,絪缊一气似初春。
仙家亦有调元手,屈子宁非具眼人。
莫遣尘埃封面目,试看金石贯精神。
些儿欲问天根处,亥子中间得最真。
半属虚空半属身,絪缊一气似初春。
仙家亦有调元手,屈子宁非具眼人。
莫遣尘埃封面目,试看金石贯精神。
些儿欲问天根处,亥子中间得最真。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夜坐(其一)》描绘了夜晚静思时的感悟。首句“半属虚空半属身”,形象地表达了心境既与现实世界相连,又超越世俗的虚实交融。次句“絪缊一气似初春”运用比喻,将内心状态比作春天的气息,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仙家亦有调元手”,暗示了诗人对超凡智慧的向往,认为即便是神仙也有调和万物的手段。接着,“屈子宁非具眼人”借屈原之名,表达对洞察世事者的敬仰,认为屈原这样的智者具有独到的眼光。
“莫遣尘埃封面目”告诫自己不被世俗尘埃蒙蔽,保持清醒的洞察力。最后一句“试看金石贯精神”则强调内在精神的力量,即使面对坚硬如金石的困境,也能坚韧不屈,体现诗人坚韧的人格追求。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夜坐体验,寓言般地探讨了心灵的净化、智慧的提升以及对真理的探寻,展现出诗人深沉而内省的哲学思考。
衣不必锦绣,食不必珍羞。
阑斑三尺才掩肋,浊醪村市相绸缪。
别有老彪大头目,篙鎗药弩藤兜鍪。
嵌银宝刀耀明月,旋花逸足如苍虬。
百回征调先收捷,意气不肯论封侯。
年来峒寨偃戈甲,各辞队伍营东畴。
大儿十五会耕作,小儿七岁能骑牛。
但愿官家莫横索,此生衣食宁须求。
天地清以宁,真机在得一。
斯理极玄玄,众妙所从出。
道丧溺人心,多为声利汨。
智愚各有营,君子独脩吉。
至理悟盈虚,何常计得失。
大宝逊神尧,箕颍终遗佚。
雕琢为圭璋,太璞竟完质。
超然排灵筌,非几乃可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