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鹦鹉》
《鹦鹉》全文
唐 / 秦韬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每闻别雁竞悲鸣,却叹金笼寄此生。

早是翠襟争爱惜,可堪丹觜彊分明。

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

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

(0)
注释
别雁:离别时的大雁,象征离愁别绪。
金笼:华丽的鸟笼,比喻束缚或囚禁。
翠襟:绿色的鸟羽,代指鸟儿。
丹觜:红色的鸟喙,形容鲜明。
魂应断:灵魂仿佛因分离而痛苦。
秦楼:古代宫殿或富人家中的楼阁,常与美梦相关。
祢衡:东汉末年才子,以直言不讳著称,此处借指不受世人赏识的人。
赚:骗取,引申为被误解。
翻译
每当听到离别大雁悲伤地鸣叫,我只能感叹它们被囚禁在华丽的笼中度过一生。
早已是绿色羽毛的鸟儿被人争着爱护,但鲜艳的红色喙尖却被迫清晰可见。
云雾弥漫,遮蔽了陇上的树木,它们的灵魂仿佛因此而断裂,歌声也无法连接起秦楼的梦境。
幸好我还像祢衡那样不被世人所识,否则我的才华可能会被时代的轻视所欺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禁之感,诗人通过鹦鹉的悲鸣声来表达自己被囚禁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怀念。"每闻别雁竞悲鸣"开篇即设定了愁苦的情绪,随后的"却叹金笼寄此生"则点明了诗人目前的处境,是一种对比,外界的鸟儿自由飞翔,而自己却被囚禁在金笼之中。

"早是翠襟争爱惜"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可堪丹觜彊分明"则是说尽管鹦鹉羽毛华丽,但在诗人眼中,它的存在也是那么清晰地提醒着自己目前的困境。

接下来的"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两句,则是对远方和往事的一种留恋与追忆。这里的“陇树”、“秦楼”,都是遥远的地方,它们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自由与美好记忆,但这些都已经无法触及,只能在梦中寻觅。

最后两句"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这里的“祢衡”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度量工具,诗人用它来比喻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不得已做出某种妥协,为了适应时势,被迫写作以求生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幽禁之感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作者介绍
秦韬玉

秦韬玉
朝代:唐   字:中明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生辰:882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王主簿右州某日思其归因见黄华动渊明之兴方

梦魂何日不家山,底事淹留数月问。
忽见黄华羞泛酒,渊明心事若相关。

(0)

闻延平水沴

延平山水东南冠,连岁何辜致许灾。
积雨堤防宜有素,后时悔懊谩兴哀。

(0)

谢东园主人惠荔枝陈紫栽

君怜我已是衰翁,乞与长身小圃中。
不待儿童须远井,眼前双紫烂薰风。

(0)

延平郡学有小阁予名之曰穹林云壑和叶教韵

雨过岚光偏澒洞,月来林影更清深。
幽禽忽坠铿然韵,便是天然绿绮琴。

(0)

云台寺梅坡

树杪风来玉佩轻,仙香飘作世间清。
一枝不许来城市,只伴高人避世情。

(0)

春日到小园

屹立虚亭跨野塘,萧萧爽爽似潇湘。
从教密种千竿竹,不蔽山光与水光。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