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临空宝阁欹,云峰上去路逶迤。
山田获稻僧人出,湖水行舟落叶移。
风静鸟翔施饭石,日斜鱼聚放生池。
远公心地元无住,却共飞云此住持。
古塔临空宝阁欹,云峰上去路逶迤。
山田获稻僧人出,湖水行舟落叶移。
风静鸟翔施饭石,日斜鱼聚放生池。
远公心地元无住,却共飞云此住持。
这首明代诗人徐渭的《道场山赠栖云禅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修行生活的画面。首句“古塔临空宝阁欹”,写出了古塔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相接,而宝阁倾斜,显出岁月的沧桑。接下来的“云峰上去路逶迤”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通往云雾缭绕的山峰,意境深远。
“山田获稻僧人出”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禅意,僧人在丰收的季节从田间归来,体现了僧人的劳作与修行并重。而“湖水行舟落叶移”则描绘了湖面泛舟的场景,落叶随波逐流,增添了季节变换的诗意。
“风静鸟翔施饭石,日斜鱼聚放生池”进一步刻画了道场山的宁静,风停时,鸟儿在施饭石上自由飞翔;夕阳西下,鱼儿聚集在放生池中,体现了禅者的慈悲与自然和谐。
最后两句“远公心地元无住,却共飞云此住持”,以东晋名僧慧远自比,表达栖云禅者的心境如白云般无拘无束,超脱尘世,寓言他已与自然和禅理融为一体,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禅修生活的日常细节,表达了对禅者的敬仰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富有禅意和哲理。
世路惊风波,山林知岁寒。
君看争夺中,忽觉深渺漫。
归来湘西寺,兀坐依蒲团。
摩挲折脚铛,规以稳处安。
湘山亦多态,扶杖时游观。
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欢。
霜风水痕落,岁月难遮拦。
但觉颔髭白,不复知岁残。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
相逢开肺怀,倾倒无馀殚。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
作诗誇我贤,宁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对看。
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祸端。
饭罢口挂壁,□□发长叹。
暮寒因有雪,炉暖且檀栾。
秋来残暑犹顽赖,推挤不去吁可怪。
哦君妙语齿颊清,冰壶照人吐精彩。
绝知此公风味高,想见尊前持蟹螯。
说禅不用朱藤杖,看月却披宫锦袍。
大藩衣冠蔚城市,君所过从天下士。
忘怀一笑饯年华,醉里千篇是生计。
相知何必盖须倾,此语荒唐却甚真。
人生怀抱要磊落,他年相逢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