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道场山赠栖云禅者》
《道场山赠栖云禅者》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古塔临空宝阁欹,云峰上去路逶迤。

山田获稻僧人出,湖水行舟落叶移。

风静鸟翔施饭石,日斜鱼聚放生池。

远公心地元无住,却共飞云此住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chǎngshānzèngyúnchánzhě
míng / wèi

línkōngbǎoyúnfēngshàngwēi

shāntiánhuòdàosēngrénchūshuǐxíngzhōuluò

fēngjìngniǎoxiángshīfànshíxiéfàngshēngchí

yuǎngōngxīnyuánzhùquègòngfēiyúnzhùchí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渭的《道场山赠栖云禅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修行生活的画面。首句“古塔临空宝阁欹”,写出了古塔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相接,而宝阁倾斜,显出岁月的沧桑。接下来的“云峰上去路逶迤”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通往云雾缭绕的山峰,意境深远。

“山田获稻僧人出”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禅意,僧人在丰收的季节从田间归来,体现了僧人的劳作与修行并重。而“湖水行舟落叶移”则描绘了湖面泛舟的场景,落叶随波逐流,增添了季节变换的诗意。

“风静鸟翔施饭石,日斜鱼聚放生池”进一步刻画了道场山的宁静,风停时,鸟儿在施饭石上自由飞翔;夕阳西下,鱼儿聚集在放生池中,体现了禅者的慈悲与自然和谐。

最后两句“远公心地元无住,却共飞云此住持”,以东晋名僧慧远自比,表达栖云禅者的心境如白云般无拘无束,超脱尘世,寓言他已与自然和禅理融为一体,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禅修生活的日常细节,表达了对禅者的敬仰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富有禅意和哲理。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无尽见和复次其韵五首·其五

虽然无證复无修,扑破虚空亦可忧。

欲识老庞端的处,饭馀摩腹且閒游。

(0)

和昭默堂五首·其四

睡馀供漱盥,齿颊带茶甘。

兄弟知家法,从教鹙子惭。

(0)

送僧归云岩

和气津津出眉宇,平生快活随缘住。

忆昨思山林下来,如今却向城中去。

燕子初飞帘幕风,海棠睡重清明雨。

重唱龙山诸佛机,红尘动处云成缕。

(0)

和堪维那移居

世路惊风波,山林知岁寒。

君看争夺中,忽觉深渺漫。

归来湘西寺,兀坐依蒲团。

摩挲折脚铛,规以稳处安。

湘山亦多态,扶杖时游观。

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欢。

霜风水痕落,岁月难遮拦。

但觉颔髭白,不复知岁残。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

相逢开肺怀,倾倒无馀殚。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

作诗誇我贤,宁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对看。

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祸端。

饭罢口挂壁,□□发长叹。

暮寒因有雪,炉暖且檀栾。

(0)

吴子副送性之诗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

秋来残暑犹顽赖,推挤不去吁可怪。

哦君妙语齿颊清,冰壶照人吐精彩。

绝知此公风味高,想见尊前持蟹螯。

说禅不用朱藤杖,看月却披宫锦袍。

大藩衣冠蔚城市,君所过从天下士。

忘怀一笑饯年华,醉里千篇是生计。

相知何必盖须倾,此语荒唐却甚真。

人生怀抱要磊落,他年相逢是故人。

(0)

两两泰阶星一色,亭亭华表鹤双归。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