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向最高处,惟将物色参。
郡城依薮泽,地势转东南。
对景身垂老,题诗兴欲酣。
可能清晓出,四面有晴岚。
行向最高处,惟将物色参。
郡城依薮泽,地势转东南。
对景身垂老,题诗兴欲酣。
可能清晓出,四面有晴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净光山四首(其二)绝境亭》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展现了净光山的独特风貌和个人心境。
首句“行向最高处”,表达了诗人登临山顶的决心和对美景的向往。接着,“惟将物色参”暗示了诗人以自然景色为伴,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感悟。山下的郡城隐于湖泊沼泽之间,地势则转向东南,展现出山水相依的地理特点。
“对景身垂老”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即使年事已高,面对美景仍能激发诗兴。“题诗兴欲酣”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豪情与陶醉,仿佛在诗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最后两句“可能清晓出,四面有晴岚”,诗人想象着清晨时分,四周云雾缭绕,增添了山景的神秘与诗意,也暗示了诗人期待在这样的时刻进一步领略净光山的秀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净光山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艺术追求,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特点。
居官有遗爱,其人必贤者。
所患不好名,此语非大雅。
翁侯遗此图,题者一何寡。
初无标榜意,文字殆可舍。
绍文承父志,仁政被乡社。
弃官久避乱,行己不苟且。
谓余卅年旧,怀抱试倾泻。
语浅意自深,何用事陵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