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翁去后道无传,智水仁山尚宛然。
一室落成方翠碧,四书未竟已黄泉。
心留雨暗云深处,魂在月明猿哭边。
山上仙灵还聚合,虹桥消息问何年。
晦翁去后道无传,智水仁山尚宛然。
一室落成方翠碧,四书未竟已黄泉。
心留雨暗云深处,魂在月明猿哭边。
山上仙灵还聚合,虹桥消息问何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感兴》,通过对晦翁(朱熹)的怀念,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敬仰和对先贤逝去的感慨。首句“晦翁去后道无传”,暗示了朱熹离世后,他的学术思想似乎失去了直接的传承者。然而,“智水仁山尚宛然”则强调了朱熹的精神和学问如同山水般永恒,依然影响深远。
第二句描绘了朱熹故居的景象,“一室落成方翠碧”,意指他的书房虽然人去楼空,但依然翠绿如新,象征着学问的永续。接着,“四书未竟已黄泉”,惋惜朱熹未能完成他对于儒家经典的注解就已离世。
第三联转而抒发哀思,“心留雨暗云深处”,想象朱熹的灵魂深藏于风雨中的幽深之处,与“魂在月明猿哭边”的画面相结合,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对先贤的深深怀念。
最后一句“山上仙灵还聚合,虹桥消息问何年”,以神话般的口吻,设想朱熹的灵魂是否会在仙灵的聚合中得到慰藉,同时流露出对朱熹再次聚合的信息的期待,但又以“问何年”表达出这种期待的渺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既是对朱熹的追思,也是对儒家精神的礼赞。
酌君以乌程若下之酒,赠君以鲁山于蔿之声。
酒以惜在原兄弟之别,歌以见爱民父母之情。
大江襟喉城铁瓮,万旅连营地势重。
天弧北射扫欃枪,云阳健令时方用。
从官四十腰铜章,莱衣弄孙娱高堂。
未妨刺湿先驭吏,立去败群如牧羊。
茧丝保障优租赋,瓯窭污邪饱禾黍。
冠盖使客应荐贤,不日姓名彻当宁。
索别作恶殊匆匆,呻吟病卧号秋蛩。
松竹读书得新句,缄题数寄北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