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
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
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
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
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
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骡。
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
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
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
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
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
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
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
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骡。
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
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军队行进景象,诗人以精炼的笔触捕捉了山势与军队动态之间的对比,以及士兵们在面对自然威力时的渺小感。开篇“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两句,以鲜明的画面展现出浩瀚的军队如同长途跋涉的骆驼一般穿越连绵的荆山,奔向巍峨的太华山。紧接着“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则生动描摹了军马行进时声势浩大,如同翻腾的海浪一般。
诗人随后笔锋一转,描述了士兵们到达目的地后的状态:“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这两句透露出一种疲惫不堪的情状,军队在经历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停下脚步,但仍需保持警觉的姿态。紧接着“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词,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敬畏感。
而“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条军队路线的认同与向往,似乎在表述一种对英雄事迹的憧憬。然而,“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骡”一句突然转折,揭示出实际上军队并非想象中那般强大,而是有着明显的脆弱性。
随后“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则描绘了一幅士兵们在长途行进后的极度疲惫,以及对水源的渴望。最后,“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的表达。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军队的微小和脆弱进行了鲜明对照,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历史进程中的英雄主义情怀。
嫣红褪乍,爱玉浆沁齿。谁割蜂房蜜脾紫。
等荔娘十八,锦笼忙缄,铃响月,驰到泖湖飞骑。
仙根蟠彩凤,酥核如珠,荡口香茄逊珍味。
蕤帐梦回甜,隔镜春涡,怜一样、晕来柔腻。
甚客去、西园闭重门,等萍泛年华,东风吹绮。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
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
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
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