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官谁更恨蹉跎,回视浮云亦几何。
虽向士林为覆辙,却于言路得馀波。
当年志气消磨少,晚岁光阴赋咏多。
每阅尘编无愧赧,此生应不负丘轲。
谪官谁更恨蹉跎,回视浮云亦几何。
虽向士林为覆辙,却于言路得馀波。
当年志气消磨少,晚岁光阴赋咏多。
每阅尘编无愧赧,此生应不负丘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陶所作的《次韵吴师益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坎坷、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先贤的追慕与自省。
首联“谪官谁更恨蹉跎,回视浮云亦几何”,诗人以谪官自比,感叹人生的不顺和时光的流逝,将自己比作天边的浮云,表达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虽向士林为覆辙,却于言路得馀波”,诗人回顾自己的经历,虽然在士林中留下了一些失败的教训,但也在言路上获得了些许的影响力,暗示了即使遭遇挫折,仍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作为。
颈联“当年志气消磨少,晚岁光阴赋咏多”,诗人回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逝,到了晚年,更多地通过诗歌来寄托情感和思考,体现了岁月流转中的自我反思与情感寄托。
尾联“每阅尘编无愧赧,此生应不负丘轲”,诗人表示自己阅读历史书籍时,没有感到羞愧或不安,认为这一生应该没有辜负先贤的期望,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泉山南望海之滨,家乐文儒里富仁。
弦诵多于邹鲁俗,绮罗不减蜀吴春。
怀章近辍枢廷杰,制锦重纡学馆人。
岂独光荣生邑里,须知美化浃瓯闽。
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
寖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
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
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
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
予家江阳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
白发已十载,青春无一堪。
不惊新岁换,聊与故人谈。
牛健民声喜,鸦娇雪意酣。
霏微不到地,和暖要宜蚕。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水惭。
行吟老燕代,坐睡梦江潭。
丞掾颇哀援,歌呼谁怕参。
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
白啖本河朔,红消真剑南。
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归卧灯残帐,醒闻叶打庵。
须烦李居士,重说后三三。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