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曾止山·其二》
《送曾止山·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野寺莺花外,相逢泪满巾。

犹多天宝客,已少永和春。

龙去悲明日,天回望此人。

吾衰何足叹,勉作采芝臣。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送曾止山(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荒郊野外寺庙相遇的情景,通过“泪满巾”这一细节,表达了离别时的哀伤与不舍。

首句“野寺莺花外”,以“莺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而“外”字则暗示着环境的荒凉与孤寂,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相逢泪满巾”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相遇时的场景,泪水不仅流露了离别的悲伤,也映照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犹多天宝客,已少永和春。”这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将当前的相聚与古代的盛世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天宝”指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永和”则是东晋时期的太平景象。通过对比,诗人既赞美了往昔的美好,也暗含了对当下处境的无奈与感伤。

“龙去悲明日,天回望此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以“龙去”比喻友人的离去,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不舍;“天回”则暗示了对友人的深情凝望,希望能在未来重逢。这两句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吾衰何足叹,勉作采芝臣。”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已年老,但依然愿意像古代隐士一样,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表达,也是对友人的一种鼓励,希望他能在新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吴中迎春曲八首·其五

桥边宛宛双柳株,贾客蹀?千金驹。

停鞭半醉道春好,笑入胡姬旧酒垆。

(0)

游蓟城楼·其二

青草春閒突骑,黄云昼惨穹庐。

挥鞭画蒲类海,立石封狼居胥。

(0)

江蓠馆十绝句为朱鸿胪在明题·其九鹤院

虽甘稻粱美,终爱云霄去。

蕙帐犹未空,翮成且须住。

(0)

天雄道中·其二

场中刈新谷,屋后晒软枣。

儿女贪看客,群栖下相恼。

(0)

待劾未至信笔成二章拨闷并简吴王二使君·其一

今朝黄纸得如意,明日骑驴大道傍。

任他钱刀吐气象,肯为裘马争辉光。

东家女萝附松老,西邻李树代桃僵。

男儿七尺会自管,何用生死他人墙。

(0)

女儿子·其二

上牢虽迟下牢险,玉箸分残女儿脸。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