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慵把酒,间日伴僧斋。
风雨梅花梦,溪山老子怀。
有人非吏俗,同好任天涯。
归上青云日,幽期孰与偕。
春来慵把酒,间日伴僧斋。
风雨梅花梦,溪山老子怀。
有人非吏俗,同好任天涯。
归上青云日,幽期孰与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名为《次韵酬张仲思高邮见寄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画面感,让我们一起细细鉴赏。
首句“春来慵把酒”描绘了一个懒散的春日,作者与春天的到来一起慵懒地举杯饮酒,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怀。紧接着“间日伴僧斋”,则是说作者偶尔与和尚一同用餐,这里的“间日”暗示了这种场景并非每天都有,而是一种偶尔的放松。
第三句“风雨梅花梦”将自然界的风雨与梅花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梦”字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是在某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梦到了那洁白如雪的梅花。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接下来的“溪山老子怀”,则将“溪山”这类自然元素与“老子”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这里的“老子”很可能是指道家之祖李耳,即《道德经》的作者,他的思想主张简单自然,与诗中描绘的意境相呼应。
第五句“有人非吏俗,同好任天涯”,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随波逐流、保持本真的人的赞赏。这里的“非吏俗”指的是超越世俗的常规,而“同好任天涯”则意味着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享受生活,无论结果如何。
最后两句,“归上青云日,幽期孰与偕”,描绘了一种返回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愿望。“青云”常象征高远和自由,这里的“归上”表明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而“幽期孰与偕”则是一种对未来某种美好生活状态的期待,表达了一种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他与志同道合之人的情谊。
空山龙卧处,苍峭神所凿。
下有寒潭幽,上有明河落。
我来爱佳名,小筑寄幽壑。
永念千载人,丹心岂今昨。
英姿俨绘事,凛若九原作。
寒藻荐芳馨,飞泉奉明酌。
公来识此意,顾步惨不乐。
抱膝一长吟,神交付冥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