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龙军气宇雄,佩符持甲去悤悤。
铺排剑戟奔如电,罗列旌旗疾似风。
活捉三尸焚鬼窟,生禽六贼破魔宫。
河清海晏乾坤净,世世安居道德中。
虎将龙军气宇雄,佩符持甲去悤悤。
铺排剑戟奔如电,罗列旌旗疾似风。
活捉三尸焚鬼窟,生禽六贼破魔宫。
河清海晏乾坤净,世世安居道德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威武雄壮的军队出征图景。"虎将龙军气宇雄,佩符持甲去悤�664;"一句,以"虎"和"龙"比喻军中勇猛之士,他们身佩符节,穿戴甲胄,气势不凡,行进之间显得警觉而又紧迫。"悬悬"形容声音的紧张感,给人一种紧锣密鼓、英姿飒爽的感觉。
接着"铺排剑戟奔如电,罗列旌旗疾似风。"更是军队威势的一种描写,剑和戟像电一样快速,旌旗在风中飞扬,速度之快宛如自然界中的风和电,展示了军队迅速而有序的行动。
诗人随后转向战果的描述:"活捉三尸焚鬼窟,生禽六贼破魔宫。"这里的"三尸"、"六贼"以及"鬼窟"、"魔宫"等词汇,或许是抽象概念的代表,即通过战役消灭了某种邪恶势力或不良影响。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河清海晏乾坤净,世世安居道德中。"这是对胜利后社会状态的一种美好愿景。在这里,"河清海晏"象征着环境的和谐与平静,而"乾坤净"则指宇宙万物的纯洁无染。"世世安居"表达了人们能够长久安居乐业,而"道德中"则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暗示了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秩序。
整首诗通过对军队英勇、战争胜利和未来美好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深切祝愿。
不得黄花九日吹,空看野叶翠葳蕤。
渊明酩酊知何处,子美萧条向此时。
委翳似甘终草莽,栽培空欲傍藩篱。
可怜蜂蝶飘零后,始有闲人把一枝。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遐荒迢遰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
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