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
《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古风

武侯不可致,玄德造其庐。

公在衰绖中,乃上时政书。

维时君臣定,事与草昧殊。

出处千载同,岂必名迹如。

行伍拔大将,寒饥得名儒。

推毂天下士,百年用其馀。

生平慕河汾,未许王魏俱。

慇勤八司马,意独何区区。

自古朋党论,消复莽无期。

谁令群疑亡,韩富及有为。

惜哉公不见,功名止西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ànwénzhènggōngshéndàobēiyǒugǎnshì
sòng / chénliáng

hóuzhìxuánzào

gōngzàishuāidiézhōngnǎishàngshízhèngshū

wéishíjūnchéndìngshìcǎomèishū

chūchùqiānzǎitóngmíng

xíngjiānghánmíng

tuītiānxiàshìbǎiniányòng

shēngpíngfénwèiwángwèi

yīnqín

péngdǎnglùnxiāomǎng

shuílìngqúnwánghányǒuwèi

zāigōngjiàngōngmíngzhǐ西chuí

注释
致:招揽。
衰绖:丧服。
时政书:治国方略。
草昧:初创时期。
行伍:平民。
推毂:推举。
河汾:黄河、汾水,象征贤德之地。
王魏:王莽、魏晋时期的乱世。
八司马:指唐代被贬的八个官员。
区区:真挚、深切。
朋党:政治集团,指结党营私的人。
韩富:指韩信,以其才能著称。
西陲:西部边疆。
翻译
诸葛亮无法招揽,刘备亲自去他的草庐拜访。
刘备身着丧服期间,却提交了治国方略。
那时君臣关系稳定,政策制定与初创时期截然不同。
他们的事迹流传千年,名声并不一定依赖于显赫的迹象。
从平民中选拔大将,又在贫困饥饿中发现杰出的学者。
刘备推举天下贤才,他们的才能百年后仍有余威。
他一生仰慕黄河、汾水的风范,不愿与王莽、魏晋那样的乱世共存。
他对八司马的深情厚谊,心意尤为真挚。
自古以来朋党之争,何时能消除,无人知晓。
是谁让众人的疑虑消失,让韩信这样的人才得以施展抱负。
可惜的是,刘备未能亲眼见到这一切,他的功名只停留在西部边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对范仲淹的敬仰之作,以读范仲淹神道碑为契机,表达了对范仲淹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赞赏。诗中提到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暗示范仲淹与君主刘备般的契合,即使在丧服期间仍积极进言献策。诗人强调了范仲淹选拔人才的公正无私,以及他对河汾学派的景仰,但并未选择与王魏等显贵结党。

诗中还提及“八司马”之事,暗指范仲淹在政治上的困境,尽管遭受排挤,但他仍然坚持原则,试图消除朋党之争。诗人惋惜范仲淹未能看到更大的功业,他的成就仅限于西部边境。整首诗通过对范仲淹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情操和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跛翁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

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五十五

健时要坐禅,困时要打眠。

肚饥须吃饭,陆地要行船。

(0)

船子赞

孤踪短艇寓江滨,眼盖乾坤彻骨贫。

接了夹山钻入水,至今恩怨不曾分。

(0)

偈颂七十六首·其十一

断人性命,不劳馀刃。四海一家,风恬浪静。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七十三

今朝四月一,结夏又在即。

若是到家人,日日是好日。

(0)

颂古三十三首·其二十九

要个无禅底国师,才涉毫芒便取诛。

堪笑这僧垂手处,道无便见有偏枯。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