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阑独坐断啼鸦,起凭阑杆望斗斜。
好句忽成情思洽,梅花和月上窗纱。
更阑独坐断啼鸦,起凭阑杆望斗斜。
好句忽成情思洽,梅花和月上窗纱。
这首《春夜》由明代诗人桑贞白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春夜图景。
“更阑独坐断啼鸦”,开篇以“更阑”点明时间已至深夜,夜深人静,连乌鸦的啼叫也已停止,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独坐”二字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独形象,他独自一人在夜晚中思考,感受着这份宁静与寂寞。
“起凭阑杆望斗斜”,随着夜色渐深,诗人起身走到栏杆旁,仰望夜空,只见北斗星逐渐偏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深沉。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姿态,也借由对星空的观察,表达了他对宇宙广阔与时间流转的感慨。
“好句忽成情思洽”,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的思绪如同泉水般涌现,灵感如涌,一句佳句应运而生,情感与思维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诗人创作状态的描述,也是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瞬间爆发的生动写照。
“梅花和月上窗纱”,最后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梅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雅,与皎洁的月光相映成趣,共同装饰了窗户的纱帘。这一景象既美轮美奂,又富含象征意义,梅花常被视为高洁之士的象征,月光则代表了纯洁与超脱,整幅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综上所述,《春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夜场景,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
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
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
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
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
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
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
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
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
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
华严有馀帙,默坐心自读。
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
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
犹恐堕声闻,大愿勤自督。
阆中虽近蜀,监税本闲官。
岂足淹贤俊,聊应长羽翰。
读书心健否,答策意何阑。
未可厌畋猎,田中有走貆。
君家当盛时,画戟拥朱户。
中书十八年,清明日方午。
形容画云阁,功业载盟府。
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
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
胡为久邅厄,黾俛受侵侮。
往来两都间,奔走未安土。
愿言解缨绂,归去事农圃。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
拂衣走东皋,此语吾不取。
聊复放襟怀,清谈对僧麈。
躬耕未可言,知田顾乃父。
少年工作赋,中岁复穷经。
骥老终知道,剑埋新发硎。
束装邻里助,答策友朋听。
还似临淄贡,随风起北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