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恨寻山计苦迟,年过四十始知非。
小轩迎客如招隐,野鸟窥人自识机。
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
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
自恨寻山计苦迟,年过四十始知非。
小轩迎客如招隐,野鸟窥人自识机。
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
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试院唱酬十一首·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中的第四首。诗人以自我反思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年过四十后的感悟和生活环境。首句“自恨寻山计苦迟”表达了对过去未能早些投身山水之志的遗憾,而“年过四十始知非”则流露出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会。
“小轩迎客如招隐”描绘了静轩作为隐居之地,即使在世俗环境中也能保持宁静,仿佛在邀请客人一同体验隐逸的生活。接下来,“野鸟窥人自识机”通过自然景象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诗人对世事洞明的智慧。
“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两句,通过描绘窗外竹林的幽深和阶前菊花的盛开,展现了静轩的清雅与生机,同时借孤鹤和晚飞的蜜蜂寓言人生的孤独与忙碌。
最后,“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以老僧的形象,表达诗人虽身处静寂之中,但内心坚韧,不因岁月流逝而放弃追求,反而更加清瘦,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坚韧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背景,寓言哲理于自然景色之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内心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