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
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
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这首诗是唐代女词人刘希夷的作品,名为《览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青楼之上,面对着挂着的明镜,对着自己的倒影陷入深深的悲思之中。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美貌不再的哀叹。在古代文化中,青楼往往与女子相连,它不仅是空间的划分,更承载着女性的情感和命运。而明镜,则象征着真实无欺的自我映照。诗人面对镜中的自己,不禁悲从中来,这种悲哀不仅因为青春易逝,更因为身处青楼,可能暗示着某种社会束缚或个人境遇。
"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这两句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白发象征着年老和衰败,诗人通过这样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深刻体会。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凄清的自然景象。秋风落叶,山路萧索,而明月则高悬夜空,照亮了即将到来的春天。这一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无情。
"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往昔恩爱的回忆与哀悼。君恩指的是过去所受到的情感或物质上的馈赠,而现在这一切都已不再。容颜是指美丽的面容,这里代表了诗人的青春和美貌。不可思,则表达了一种无法复返的时光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镜中倒影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年华易逝、美貌不再以及个人境遇的深切感悟,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过去情感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沉思。
叹浓欢易散,便忍把、恩情抛掷。
恁时寸心,惟思生翅翼。别后踪迹。
不定如萍泛,暂抛江沔,又留连京国。
芳容料见尤光泽。共赏青楼,同游绮陌。
皆曾痛怜深惜。纵鳞鸿托意,云水犹隔。兰房深寂。
映轻红淡碧。翠竹名花底、同燕息。杯盘屡肯留客。
见真诚厚爱,意深情极。乌纱剪为新冠帻。
谁知道、荏苒尘埃带抹,任他倾侧。
朝云信、且候潮汐。但寸心、未改伊人在,应须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