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厓山吊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阁老·其二》
《厓山吊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阁老·其二》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宋祚逢厓不忍寻,乾坤无语坐湮沉。

岂知末运穷千战,独恨微阳亢六阴。

怒气乘潮翻海岳,悲歌和泪洒山岑。

笔端有眼兴亡见,付与樵童牧竖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越所作的《厓山吊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阁老(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首句“宋祚逢厓不忍寻”,以“宋祚”指代南宋王朝,表达了对南宋覆灭的惋惜之情。“厓”在这里可能暗指崖山之役,即南宋末帝赵昺在崖山被元军击败,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诗人感叹南宋国运不济,面对这样的历史转折点,似乎连天地都沉默不语,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

接着,“乾坤无语坐湮沉”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寂静与悲哀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命运的不可逆转。接下来的“岂知末运穷千战,独恨微阳亢六阴”两句,揭示了南宋末期战争频仍,国力衰弱,最终走向灭亡的残酷现实。诗人用“末运”形容南宋末期的衰败,用“千战”形容战争的频繁,用“微阳”和“六阴”象征力量的削弱和环境的不利,表达了对南宋灭亡原因的深刻反思。

“怒气乘潮翻海岳,悲歌和泪洒山岑”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海浪翻腾,仿佛是愤怒的情绪在涌动;山岭上,诗人的眼泪与悲伤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历史悲剧的哀悼。

最后,“笔端有眼兴亡见,付与樵童牧竖吟”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字记录历史,让后人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教训,理解兴衰更替的道理。这里的“樵童牧竖”指的是普通百姓,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教科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南宋灭亡的深切哀悼,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报恩寺

道人足迹扫尘寰,坐看筇枝上藓斑。

豢得箨龙千尺就,却教行水绕空山。

(0)

兵后绩溪道中

古道缘流水,寒郊带断烟。

稀疏鸦种麦,羞涩女耕田。

人事休兵后,秋怀落木前。

小苏遗翰墨,今古一山川。

(0)

鄞川道中呈友人

青山不断烟苍苍,梅花如雪东风香。

春来天地恰十日,眼见草木生辉光。

清溪行舟暮鸣橹,并船开樽共君语。

人生邂逅自可怜,明日江东听江雨。

(0)

恋香衾

记得花阴同携手,指定日、许我同欢。

唤做真成,耳热心安。

打叠从来不成器,待做个、平地神仙。

又却不成些事,蓦地心残。

据我如今没投奔,见著你、泪早偷弹。

对月临风,一味埋冤。

笑则人前不妨笑,行笑里、斗觉心烦。

怎生分得烦恼,两处匀摊。

(0)

如梦令·其三催梅雪

梅雪渐当时候。访问全无消耗。

凭仗小阳春,催取南枝先到。然后。然后。

雪月交光同照。

(0)

寄成都蒋密学

钦闻宥密缀荣班,西顾分忧辍钜贤。

乍领蜀都新印绶,应怀越国旧风烟。

流觞雅趣人多羡,正俗佳名世永传。

圣主倚毗閒未得,重来游赏是何年。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