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以行之气以载,与真松不毫釐改。
玉局邈矣如晤谈,况绨几曾供奉在。
一刹那顷俱胝知,喜其书亦味其诗。
春音大地盎筦倪,徐视谡谡图间吹。
神以行之气以载,与真松不毫釐改。
玉局邈矣如晤谈,况绨几曾供奉在。
一刹那顷俱胝知,喜其书亦味其诗。
春音大地盎筦倪,徐视谡谡图间吹。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苏轼偃松图向曾命张照题咏几暇展阅因用其韵》。诗中描绘了苏轼的偃松图,通过“神以行之气以载”这一句,巧妙地将苏轼的画作与自然界的气韵相联系,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接下来的“与真松不毫釐改”,则表达了对苏轼画技的高度赞赏,认为其作品几乎可以与真实的松树无异。
“玉局邈矣如晤谈”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苏轼的画作比作高雅的玉局,仿佛与人交谈一般,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人文气息。“况绨几曾供奉在”则进一步强调了苏轼作品的珍贵与价值,如同珍贵的物品被供奉一般,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一刹那顷俱胝知,喜其书亦味其诗”这两句,表达了对苏轼作品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的深深喜爱。无论是画作还是诗歌,都让人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最后,“春音大地盎筦倪,徐视谡谡图间吹”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春风吹过大地,万物复苏,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动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轼偃松图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艺术之间相互关联的深刻洞察。
曙色濛濛结远林,半空鸟道挂危岑。
云生石洞重阴合,雨过峰峦积翠深。
揽辔观风询异俗,看山抚景动新吟。
挥鞭笑指来时路,一道清风洒素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