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潺玉亭》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潺玉亭》全文
宋 / 吴师孟   形式: 古风

至人泉石心,俚耳便丝竹。

酾渠逗清泠,朝夕淙寒玉。

试听自然声,不减云璈曲。

却返倒闻机,五音常自足。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师孟的作品,名为《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潺玉亭》。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深刻体验与艺术上的高度鉴赏。

“至人泉石心”一句,以“至人”指代达到极致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于泉水石头自然之声音的欣赏和理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比喻,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俚耳便丝竹”则进一步描写这种声音在听者耳中的轻柔细腻,如同丝竹之声一般悦耳动听。这里的“俚耳”,意指使耳朵习惯于这样的声音,而“丝竹”则是古代音乐中常用的两种乐器,象征着高雅和谐的音响。

接下来的“酾渠逗清泠,朝夕淙寒玉”一句,更进一步描绘了泉水声如同清泠般流动,每天早晚都在诗人耳边回荡,不仅如此,这种声音还能让听者感到一种清凉和纯净,如同寒玉一般。

“试听自然声,不减云璈曲”则表达了诗人的一个观点,即自然界的声音与人为的音乐相比,并不逊色。这里的“云璈”,是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高雅的音乐,而“自然声”却是无需任何修饰和加工即可美妙动听。

最后,“却返倒闻机,五音常自足”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再次体验和深刻理解。这里的“机”,可能指的是心中的感觉或灵感,而“五音”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指代五种基本音阶。在这句话中,诗人强调了自然之声本身就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韵,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修饰即可完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泉水和竹林声音的描写,以及对比于古代乐器与音乐的比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纯粹的艺术境界。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听觉,将自然之声与古典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音响画卷。

作者介绍

吴师孟
朝代:宋

(1021—1110)成都人,字醇翁。第进士。累迁凤州别驾。王安石当国,擢为梓州路提举常平。上疏力言新法不便,宁愿罢归故官。后知蜀州,又论茶法害民,遂谢事去。
猜你喜欢

送邑侯舒公入觐

白雪词臣出牧年,风流儒雅正翩翩。

弦歌夜彻千家月,生意春回万户烟。

汗简史应题彩笔,口碑民自祝青天。

甘棠不独思遗物,行见芳名列御前。

(0)

送张叔显尹博白

陌上薰风吹绿杨,珠江西转入梧长。

白州此日优为令,青史他年定数张。

留犊清名传梓里,蟠龙秀色胜桐乡。

水东往事看前辈,豸绣还飞六月霜。

(0)

仲春朔夜子刻,梦得一尊字,时在素会试京师,是夕一鼓得男孙,弥月告庙,命名谦之,义取谦尊而光也,赋诗以纪

朔夜梦谦尊,今朝抱仲孙。

伏犀看日角,驰马报天门。

清旭照兰砌,香风来杏园。

孩提正相笑,姜酒更开樽。

(0)

十二夜月

对月旬逾二,挥杯影不孤。

金枢涵顾兔,圭窦伴潜夫。

地转山河影,天移霜雪图。

下帘仍秉烛,搔首二更初。

(0)

游南华同章朴庵提学作

维舟访宝林,策蹇登翠微。

晴坡无鸟声,云霞随客衣。

寒威起层碧,枫叶随意飞。

山僧见行尘,竹房开半扉。

南能本无物,金碧何荣辉。

风幡忽高下,泠然启尘机。

云舂杂疏磬,岚影青四围。

眷兹川原幽,冥心澹忘归。

逃禅非我事,且与丘樊违。

振缨一鸣辔,皓月生苔矶。

(0)

避暑山中十咏·其五桃源

遥思碧桃坞,重荒太乙池。

万松寒匝地,炎日远辞枝。

石冷多妨卧,云生半湿衣。

香风时一到,疑是白莲知。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