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须安石,东山岂合归。
尚存韬略箧,新作芰荷衣。
紫塞名仍远,苍生志不违。
长春高卧夜,犹梦羽书飞。
济世须安石,东山岂合归。
尚存韬略箧,新作芰荷衣。
紫塞名仍远,苍生志不违。
长春高卧夜,犹梦羽书飞。
此诗《寄董佥宪閒居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通过对董佥宪闲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济世安邦之志的赞赏与期待。
首句“济世须安石”,借用了典故,暗喻董佥宪应以王安石为榜样,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接着“东山岂合归”一句,既是对董佥宪可能隐退的婉转劝阻,也暗示了他不应放弃追求济世的理想。
“尚存韬略箧,新作芰荷衣”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董佥宪虽身处闲居,但内心依然怀揣着治国的韬略,同时以芰荷衣象征其清廉高洁的品质,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紫塞名仍远,苍生志不违”则进一步强调了董佥宪虽远离朝廷,但心系百姓,其志向并未改变,即使在闲居中,也时刻关注国家和民众的福祉。
最后,“长春高卧夜,犹梦羽书飞”两句,以“长春”象征董佥宪闲居生活中的宁静与长寿,而“高卧夜”与“犹梦羽书飞”形成对比,表明即便是在闲适的夜晚,董佥宪的心中仍然牵挂国家大事,梦想着能够再次为国效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董佥宪作为官员的高尚情操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理想抱负的敬佩之情。
袁生尝有言,人不可无癖。
天下难医是俗病,往往奇人有奇疾。
吴郎洒落风流人,何事捧腹常呻吟。
自言此中多磈礧,遇事辄发谁能禁。
初如车轮辘轳搅,继乃干戈剑戟扰。
但得一盏春融融,无那酒醒愁渺渺。
余闻此言三叹息,此症未许庸医识。
余老世途屡折肱,请为放言代草檄。
君不见此中空洞自本来,何处崎岖得荆棘。
会当笥经卷五千,兼可容卿辈数百。
有时五岳起立江河奔,有时青天万里云无迹。
纷纷冰炭徒满怀,摩挲祗供一笑剧。
劝君不用纯灰三斛洗,世间亦无中山千日醴。
酒不为功亦非祟,但请皈心向慈氏。
为君刬却人我根,到处常得轻安体。
《友人吴瑞生尝患腹痛自言遇小不平辄发以酒浇之则止酒醒复然余闻而异之为作此歌不敢望枚生七发聊用广瑞生意耳》【明·李流芳】袁生尝有言,人不可无癖。天下难医是俗病,往往奇人有奇疾。吴郎洒落风流人,何事捧腹常呻吟。自言此中多磈礧,遇事辄发谁能禁。初如车轮辘轳搅,继乃干戈剑戟扰。但得一盏春融融,无那酒醒愁渺渺。余闻此言三叹息,此症未许庸医识。余老世途屡折肱,请为放言代草檄。君不见此中空洞自本来,何处崎岖得荆棘。会当笥经卷五千,兼可容卿辈数百。有时五岳起立江河奔,有时青天万里云无迹。纷纷冰炭徒满怀,摩挲祗供一笑剧。劝君不用纯灰三斛洗,世间亦无中山千日醴。酒不为功亦非祟,但请皈心向慈氏。为君刬却人我根,到处常得轻安体。
https://shici.929r.com/shici/tDAjNMXdiX.html
清游及佳辰,载酒出芳甸。
日落风气高,晴郊绿初遍。
入寺踏清阴,登高揽葱茜。
须臾剑壑暝,素月流绀殿。
林影散积雪,石光摇匹练。
鼓罢扬清歌,人开出素面。
此时人境空,喧寂同一善。
低回洵可乐,去留亦无恋。
吾侪区中人,踪迹辘轳转。
今日与明日,时乎会有变。
空怀买山期,坐受尘网罥。
百年春几逢,一春月几见。
春月此丘中,契阔共谈宴。
我唱子可和,涤子端溪研。
芳挹北山桂,饥茹南涧芝。
悠悠二三子,空谷白云期。
净业青莲宇,澄怀秋水陂。
閒来展玉册,兴至引藤卮。
自取山人适,而将玄化窥。
朝随野鼯出,暮与落霞之。
龙性谁能扰,鸥机本不疑。
形骸元土木,悔吝乃磷淄。
是节方流火,凉飙清我肌。
露华盈北渚,月彩耀前墀。
松作笙簧听,川将缟练披。
酣歌似河朔,清燕类南皮。
若问穷通理,蒙庄吾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