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高卧北窗寒,不管天明与夜阑。
画虎亦多成虎少,采芹容易献芹难。
胸中红日徒怀抱,天际浮云任往还。
琴剑担头春在在,浪吟流落放人间。
病来高卧北窗寒,不管天明与夜阑。
画虎亦多成虎少,采芹容易献芹难。
胸中红日徒怀抱,天际浮云任往还。
琴剑担头春在在,浪吟流落放人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天赋在病中所作,以“病中偶成”为题,表达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病来高卧北窗寒,不管天明与夜阑”,开篇即描绘了诗人因病而卧,不问世事的情景。北窗之寒,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寒冷,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诗人选择“不管天明与夜阑”,既是对外界的超脱,也是对自己心境的坚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颔联“画虎亦多成虎少,采芹容易献芹难”,运用比喻手法,将“画虎”与“采芹”分别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实现理想的艰难过程。画虎虽易见成效,但真正画出栩栩如生的虎却不易;采芹虽简单,但在众多芹菜中挑选出最能表达心意的那株,却并非易事。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颈联“胸中红日徒怀抱,天际浮云任往还”,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将“胸中红日”比作心中的理想与热情,虽然心中充满希望与激情,却难以在现实中得到实现,如同被束缚于胸中的红日,无法释放其光芒。而“天际浮云”则象征着世事无常,暗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尾联“琴剑担头春在在,浪吟流落放人间”,以“琴剑担头”描绘了诗人的行旅生活,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春在在”则寓意着无论何时何地,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总能找到它的位置,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不息、希望常在的信念。最后一句“浪吟流落放人间”则点明了诗人虽身处流离失所的状态,却仍能自由地吟唱,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人生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理想、现实、命运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满庭嫩碧,渐密叶迷窗,乱枝交路。断红甚处。
但匆匆换得,翠痕无数。暗影沈沈,静锁清和院宇。
试凝伫。怕一点旧香,犹在幽树。浓阴知几许。
且拂簟清眠,引筇闲步。杜郎老去。
算寻芳较晚,倦怀难赋。纵胜花时,到了愁风怨雨。
短亭暮。谩青青、怎遮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