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宦违亲养,官居敢自宁。
孤云长入望,万里若为情。
渺渺低淮树,依依带楚城。
狄梁千载意,谁复继芳声。
远宦违亲养,官居敢自宁。
孤云长入望,万里若为情。
渺渺低淮树,依依带楚城。
狄梁千载意,谁复继芳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聂氏望思堂》。诗中表达了远宦之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远宦违亲养”,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远离家乡,为了官职不得不背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无奈与矛盾的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接着,“官居敢自宁”一句,诗人表达了即使身处官位,也不敢让自己安逸自得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身职责的严肃态度,也暗含着对远方亲人和故乡的深深挂念。
“孤云长入望,万里若为情。”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漂浮在万里之外的孤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这里的“万里”不仅指空间上的距离,更象征着心灵上的隔阂与孤独。
“渺渺低淮树,依依带楚城。”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遥望故乡时所见的景象,淮树低垂,楚城依依,这些具体的景物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向往。
最后,“狄梁千载意,谁复继芳声。”狄梁,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贤臣狄仁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并感叹于自己能否像他们那样留下千古美名,继续发扬光大他们的精神与品德。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远行官员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身职责的严肃态度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晚秋时。
碧天澄爽,云何宋玉兴悲。
对美景良辰乐事,采萸簪菊登临,共上翠微。
堪嗟乌兔如飞。
秉烛欢游须屡,传杯到手休辞。
念戏马台存,隽游安在,且开怀抱,听歌金缕,从教下客疏狂落帽,也胜龌龊东篱。
醉中归。
花阴月影正移。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
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
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
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
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
无人阻归兴,真欲迈长洲。
平生事澹泊,荣利不关心。
杜门久谢客,岂容俗尘侵。
令尹有佳招,联辔游云林。
流觞绕双鱼,茂樾栖幽禽。
挥毫写佳句,骚雅寓意深。
玎珰泉声玉,琐碎竹影金。
开怀拚剧饮,预约盟再寻。
搔首赓险韵,杜陵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