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董卓传》
《读董卓传》全文
宋 / 吴龙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巨妖吐毒气如蒸,谁遣腥膻汉帝陵。

烟断洛阳残火在,为他吹著点脐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ǒngzhuóchuán
sòng / lónghàn

yāozhēngshuíqiǎnxīngshānhànlíng

yānduànluòyángcánhuǒzàiwèichuīzhùdiǎndēng

注释
巨妖:形容极大的怪物。
腥膻:形容带有强烈腥臭味。
汉帝陵:指汉朝皇帝的陵墓。
残火:指遗留的火烬或战火痕迹。
点脐灯:点燃的灯火,可能象征着守灵或祭祀。
翻译
巨大的妖怪吐出的毒气犹如蒸汽弥漫,是谁让这腥臭的气体笼罩了汉帝的陵墓。
烟雾消散后,洛阳城昔日的战火痕迹还在,只为他吹熄那盏照耀陵墓的灯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史诗般的宏大景象,通过对比和暗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及其行为的深刻反思。开篇“巨妖吐毒气如蒸”,以强烈的视觉形象展现了董卓这位乱世枭雄的凶险与残暴,他的存在仿佛是一种令人窒息的邪恶力量,正如巨大的妖怪在吐出有害的毒气。紧接着“谁遣腥膻汉帝陵”,诗人通过这一句点出了董卓亵渎先朝皇陵的愤慨之情,"腥膻"一词特别强调了血肉模糊与污秽不堪的景象,这里“谁遣”表达了对历史罪人的谴责和无奈。

接下来的“烟断洛阳残火在”,则描绘了一场大火之后的废墟,"烟断"意味着火灾已经过去,但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这里的“洛阳”不仅是地名,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毁灭和文明的断裂。而“残火在”,则透露出一丝未尽的生命力,或者说是希望的余烬。

最后,“为他吹著点脐灯”,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通过点亮脐下的灯火来比喻历史学者对于已逝时代的探究和纪念。这里“为他”指的是对董卓这类历史人物的记忆,他虽然罪恶滔天,但在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而“脐灯”,则寓意着通过深刻研究来照亮过去,寻找历史的教训。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错的画面,从巨妖吐毒气到汉帝陵,再到洛阳废墟和点脐灯,每一句都在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性,以及对过往罪行的深刻反省。

作者介绍

吴龙翰
朝代:宋   号:古梅   籍贯:歙县   生辰:1229—?

吴龙翰(1229—?)字式贤,号古梅,歙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师方岳,咸淳中贡于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咸淳四年(1268)十月与鲍云龙、宋复一等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黄山莲花峰峰顶,并写下《黄山纪游》。吴龙翰所著《黄山纪游》,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龙翰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七八

听筝堂上一欷歔,翻手君恩似昔殊。

按罢金縢应莫怪,近前閒捋使君须。

(0)

往回临安口号八首·其一

高丽寺里访诗僧,懒上湖船独自行。

行到寺前人迹少,不知傍有白云迎。

(0)

西湖早秋

明知有热不多时,可喜秋清又可悲。

四十九年蘧伯玉,西湖一阵桂风吹。

(0)

自判此生非醉杀则睡杀耳未知天公肯见容否作续醉睡句·其二

兀兀蘧蘧也大奇,眼花花处蝶飞飞。

先生饱惯人间事,只么残年是解围。

(0)

存没口号·其一

唐家不靖自牛李,党籍何劳口舌争。

莫说纷纷倒元祐,古来平国用阿衡。

(0)

句·其二

天赋九华名状别,岧峣胜槩压诸方。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