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雾恋乔木,落花粘瘦枝。
鸟声人静处,山色雨来时。
霁月成相约,凉风解见知。
僧房安一枕,海气濯冰肌。
宿雾恋乔木,落花粘瘦枝。
鸟声人静处,山色雨来时。
霁月成相约,凉风解见知。
僧房安一枕,海气濯冰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中景象。开篇“宿雾恋乔木,落花粘瘦枝”两句,以柔和的笔触勾勒出晨雾缠绕在树木间,落花轻贴在细弱的枝头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淡雅而静谧的氛围。
接着,“鸟声人静处,山色雨来时”两句,则将听觉与视觉的享受相结合,通过鸟鸣声的渐渐减少和人们的静默,以及山色的深远与即将到来的雨季,进一步渲染了一个等待雨滴落下的寂静时刻。
“霁月成相约,凉风解见知”两句中,“霁月”指的是雨后初晴时分外露出的明净月亮,而“相约”则暗示了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与和谐。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最后,“僧房安一枕,海气濯冰肌”两句,则直接指向了居住在僧房中的诗人,他们享受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海气”与“冰肌”,则是对环境与肉体感受的一种写实,同时也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层面上的清凉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把握以及对外在世界的细致观察。
杖藜寻学舍,抠衣向讲堂。
杏坛花正落,槐市叶新长。
聚徒疑鲁国,游人即郑乡。
先生坐不议,弟子入成行。
邴元供洒埽,刘俊脱衣裳。
组带填中塾,青衿溢下庠。
佩猳情已变,术蚁艺应光。
寄语安眠者,无为粪土墙。
幸属尚书省,言随司马郎。
韬铃存上策,俎豆肃初将。
故事禋方泽,新恩逮末行。
黄琮朝献瑞,粉署夜凝霜。
寓直参帷幄,抠趋近衮裳。
斋心时听气,陈力敢乖方。
身作长城许,名惭尺蠖藏。
微衷期格帝,贱吏亦从王。
拄笏迎西爽,含蔬忆旧装。
竞传云汉咏,恐负蓼萧章。
多垒非今日,无祈信彼苍。
皇心迓天眷,降福自穰穰。
吾闻广成子,千二百岁居空同。
又闻麻姑仙,三见清浅蓬莱东。
此皆荒唐何足道,不如灵椿与萱草。
灵椿得寿岁月长,萱草忘忧颜色好。
秀州孝子留侯孙,园有灵椿堂有萱。
岁岁花开黄鹄嘴,慈亲白发倚堂门。
儿昔在家时,读书秋树根。
上堂问甘旨,下堂候寒温。
儿今高步霜台表,回望白云心懆懆。
但令一日简书稀,归著斑衣舞晴昊。
岂不闻留侯曾进黄公履,岁晚相从赤松子。
千载云仍有祖风移,孝为忠照青史。
古人制器固不苟,虞陶殷梓以之久。
有利之物寇必集,函以生人矢死人。
火金既炽万物夭,鱼恶其网兽恶罠。
夸父之足岂不趫,蛟吊于河山泣木。
凤凰之声岂不美,葭穷于琯嶰穷竹。
不自文字为先后,文字镵天天流血。
圣人不作道丧世,诗书之间见妖孽。
将以一笔与天争,鬼臂牵人阴相掣。
尔书一出海水枯,当命陆吾截其舌。
不然付之土与火,土为之母火为父。
勿为相柳食九州,九首摇曳如猰貐。
蚩尤之械化枫林,不可棺椁不可柱。
贰负之尸梏疏属,囚锁千年无所睹。
天地奇文不可舒,则聚数圣为大冢。
君斧若鬣若堂皇,非自孔周始作俑。
丧欲速贫死速朽,铭之终身不敢否。
《为文草送葬歌》【明·谢元汴】古人制器固不苟,虞陶殷梓以之久。有利之物寇必集,函以生人矢死人。火金既炽万物夭,鱼恶其网兽恶罠。夸父之足岂不趫,蛟吊于河山泣木。凤凰之声岂不美,葭穷于琯嶰穷竹。不自文字为先后,文字镵天天流血。圣人不作道丧世,诗书之间见妖孽。将以一笔与天争,鬼臂牵人阴相掣。尔书一出海水枯,当命陆吾截其舌。不然付之土与火,土为之母火为父。勿为相柳食九州,九首摇曳如猰貐。蚩尤之械化枫林,不可棺椁不可柱。贰负之尸梏疏属,囚锁千年无所睹。天地奇文不可舒,则聚数圣为大冢。君斧若鬣若堂皇,非自孔周始作俑。丧欲速贫死速朽,铭之终身不敢否。
https://shici.929r.com/shici/ABf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