钿车低首,便匆匆抛弃,华灯春色。
擘雾穿云输一盼,谁会断魂幽寂。
了了蛾烟,冥冥麝雨,芳泽禁寻昵。
怨歌仙去,但余江上踪迹。
无奈断佩难缄,箫残鼓勌,归路愁如织。
骏马骄驰知感遇,胜与英雄笞策。
愿怯幡铃,泪零风雨,并世鞭谁执。
一天张角,憾人今夕何夕。
钿车低首,便匆匆抛弃,华灯春色。
擘雾穿云输一盼,谁会断魂幽寂。
了了蛾烟,冥冥麝雨,芳泽禁寻昵。
怨歌仙去,但余江上踪迹。
无奈断佩难缄,箫残鼓勌,归路愁如织。
骏马骄驰知感遇,胜与英雄笞策。
愿怯幡铃,泪零风雨,并世鞭谁执。
一天张角,憾人今夕何夕。
这首《念奴娇·纪遇》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严既澄所作,描绘了一段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遭遇。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情感世界中的挣扎与感慨。
“钿车低首”,开篇即以轻柔之笔勾勒出主人公内心的沉重与低落,仿佛一辆镶嵌着精美装饰的车辆,在低垂的头颅下缓缓前行,暗示着情感的压抑与无奈。“便匆匆抛弃,华灯春色”,紧接着,词人通过对比手法,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瞬间放弃与内心深处的不舍形成鲜明对照,华灯春色象征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却在匆匆间被抛弃,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失落。
“擘雾穿云输一盼,谁会断魂幽寂”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主人公在雾中穿行,云中凝望,眼中的一瞥,却无人能理解其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这种情感的无人共鸣,使得断魂幽寂成为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楚。
“了了蛾烟,冥冥麝雨,芳泽禁寻昵”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迷离而神秘的氛围,蛾烟与麝雨交织,芳泽难寻,象征着情感的模糊与难以捉摸,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困惑。
“怨歌仙去,但余江上踪迹”,词人借“怨歌”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哀怨与不满,仙去则意味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仅留下的则是江上的足迹,这一景象既凄美又令人感慨,凸显了情感的消逝与不可逆转。
“无奈断佩难缄,箫残鼓勌,归路愁如织”几句,通过具体的意象,如断佩、箫声、鼓声以及归路的愁绪,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助。断佩难以封存,箫声与鼓声的残缺,归途的愁绪如同织网般密布,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排解。
“骏马骄驰知感遇,胜与英雄笞策”两句,以骏马的驰骋与英雄的策马相比,表达了主人公在情感世界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找到了与自己情感相匹配的象征,尽管这种感受可能并不为外人所理解。
“愿怯幡铃,泪零风雨,并世鞭谁执”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幡铃的怯弱、风雨中的泪水以及并世鞭的无主,共同构成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恐惧、悲伤与迷茫,同时也暗示了在情感世界中寻求指引与支持的艰难。
“一天张角,憾人今夕何夕”作为结句,以张角(道教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当前时刻的感慨与遗憾,似乎在问自己为何在此时此地,流露出一种对命运与时间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情感世界中的复杂心境与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嵇康昔弹广陵散,商声高与宫声缓。
托名山鬼未传人,古桐纫丝丝不断。
一闻僵卧窃其音,世间虽得能亦罕。
贤明以之知盛衰,愚昧以之为妄诞。
顷年过我在芜城,忽听长拍去欲懒。
凤皇养雏飞未高,鸡鹜成群翅终短。
龙章秀骨苦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王朝慎常刑,恐民陷非辟。
分命遣使车,谬枉得举摘。
兼之劝农桑,欲野无旷隙。
韩侯夙所志,功利岂止百。
茫茫唐邓间,荒土无牛迹。
邵阏废未久,柘阳仍旧白。
二地傥复营,万世不可易。
昔在汉家时,近亲多占籍。
苟或非膏腴,当应徒畿赤。
每念辄叹嗟,未能俾尽画。
天将富斯民,事与愿不隔。
其易谓何如,拾芥由琥珀。
我今送韩侯,书以赠无责。
十年不出户,世事皆刬锄。
时无车马游,焚香坐读书。
有堂曰粹隐,惟见安且舒。
心远迹非远,岁月速轮舆。
寓目暂为实,过者即为虚。
譬若开是室,终日于此居。
欲问昨日事,已觉今日疏。
明朝却视今,复与前何如。
聊悟此中乐,犹观濠上鱼。
梧桐叶未老,露滴玉井床。
秋虫如里胥,促织何苦忙。
苒苒机上丝,入夜为鼠伤。
织妇中夕起,投梭重徊徨。
那闻草根声,膏入然肝肠。
天子固明圣,措意如陶唐。
下民唯力穑,不见田畴荒。
岂知裒敛人,督责务健强。
所以机中女,心斗日月光。
年年租税在,聒耳信已常。
哀哉四海人,无不由此戕。
吴侯当厅时,静坐爱初凉。
方将同佳人,欢乐举杯觞。
繁鸣杂螇螰,感怆情不皇。
况蒙朝家恩,兄弟登俊良。
意虑宜恤物,以慰众所望。
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
四叶及王游,共家原坂岭。
岁摘建溪春,争先取晴景。
大窠有壮液,所发必奇颖。
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
吕侯得乡人,分赠我已幸。
其赠几何多,六色十五饼。
每饼包青蒻,红签缠素苘。
屑之云雪轻,啜已神魄惺。
会待嘉客来,侑谈当昼永。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