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出户,世事皆刬锄。
时无车马游,焚香坐读书。
有堂曰粹隐,惟见安且舒。
心远迹非远,岁月速轮舆。
寓目暂为实,过者即为虚。
譬若开是室,终日于此居。
欲问昨日事,已觉今日疏。
明朝却视今,复与前何如。
聊悟此中乐,犹观濠上鱼。
十年不出户,世事皆刬锄。
时无车马游,焚香坐读书。
有堂曰粹隐,惟见安且舒。
心远迹非远,岁月速轮舆。
寓目暂为实,过者即为虚。
譬若开是室,终日于此居。
欲问昨日事,已觉今日疏。
明朝却视今,复与前何如。
聊悟此中乐,犹观濠上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俨上人粹隐堂》,描绘了一位隐士十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诗人通过描述主人公十年不出门,专心致志于读书和静思,展现了他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粹隐堂"象征着纯洁和隐逸,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内心的安逸和舒适,尽管身体并未远离尘世,但精神世界已经超越了时空的束缚。
"心远迹非远"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虽然身在陋室,但思绪却能驰骋千里。他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如同车轮疾驰,眼前的一切都是暂时的,唯有内心的体验才是永恒的。诗人以"寓目暂为实,过者即为虚"来强调这种瞬息万变的现实感,而他选择在"粹隐堂"中度过每一天,仿佛与外界的变迁隔绝,享受着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通过"欲问昨日事,已觉今日疏"和"明朝却视今,复与前何如"的对比,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从而领悟到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的重要性,就像庄子在濠水上观鱼那样,自在而深思。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梅尧臣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诗风。
鸡既鸣矣升高堂,问我消息来何方。
欲语不语心彷徨。
当年奔走虽茫茫,两亲筋力支风霜。
上有王母方安康,下有新妇相扶将。
小妹中夜缝衣裳,百口共到南湖庄。
只今零落将谁望,出门一步纷蜩螗。
十人五人委道傍,去乡五载重相见。
江湖到处逢征战,一家未遂升平愿。
百年那得长贫贱。
习僻厌平阡,歧道入榛莽。
笮足不肯回,牵拂坚初往。
稍进不见天,竹叶大逾掌。
隙处迷烟云,日脚不落壤。
直躬碍枝干,渐伛安得仰。
两袖竞翅张,冒棘先用颡。
导者未识谁,后趾蹴前緉。
人兽尽无音,但闻碎箨响。
三里幸出丛,目光久矘䁳。
始见樵子行,寸心翻惚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