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辽海舟中·其三》
《辽海舟中·其三》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鹢首喧难定,牙旗涷不飞。

吟残深夜烛,着尽耐寒衣。

浪飐惊风密,星随晓月稀。

辽阳不可望,但逐塞鸿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辽海舟中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鹢首喧难定,牙旗涷不飞”以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舟行于辽海之上,风浪翻涌,鹢首(船头)虽欲稳定却难以平静,而牙旗(船上的旗帜)在寒冷的空气中凝固不动,形象地表现了海上航行的艰难与壮阔。

接着,“吟残深夜烛,着尽耐寒衣”两句,将时间推进至夜晚,诗人独自在舟中,烛光摇曳,吟诵诗文,以抵御夜的寒冷与孤独。这里的“吟残”不仅指烛火即将燃尽,也暗喻了诗人思绪的绵长与深沉,以及对未知旅途的思考与探索。

“浪飐惊风密,星随晓月稀”则进一步描绘了海上夜景的动态变化。狂风巨浪中,星辰似乎也在躲避,显得稀疏不明,而晨曦初现,月亮逐渐隐去,星辰更加闪烁,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旅途的不易与希望的微弱。

最后,“辽阳不可望,但逐塞鸿归”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与渴望。辽阳,作为北方边疆之地,象征着遥远的故乡,而“但逐塞鸿归”,则是诗人无奈而又坚定的选择,只能追随大雁(古人常以鸿雁比喻游子或思乡之情)的方向,回到那片记忆中的土地。这一句既蕴含了对家国的深深眷恋,也体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旅程时的坚韧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辽海舟行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以及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其三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0)

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0)

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0)

雨宿

雨宿花光重,风浮草色轻。

转添莺欲语,更觉柳摇情。

碧野真如洗,烟林复与清。

欣欣群物意,相对愧劳生。

(0)

咏岩桂二首·其一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0)

长安道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