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吾师之深慈兮,置十二类生于怀中。
随所求而各给兮,知根欲之无穷。
天与人之不可顿易兮,聊止啼以黄叶。
妄无体而必终兮,尔乃需之情竭。
望东方之既白兮,犹濛濛其复晦。
同乎迷若相濡兮,谁独当机感之会。
入大冶而不自知兮,感天泽之一勺。
时忽构而顿醒兮,悔从前之昧略。
顾吾身之独遭兮,几旦暮而失之。
觉而后知其将告兮,叹虚白之靡移。
匪覃恩之浪浪兮,孰执手而同归。
底乾慧而极果兮,誓始终而相师。
释及门之洗心兮,礼顶踵而陈词。
仰吾师之深慈兮,置十二类生于怀中。
随所求而各给兮,知根欲之无穷。
天与人之不可顿易兮,聊止啼以黄叶。
妄无体而必终兮,尔乃需之情竭。
望东方之既白兮,犹濛濛其复晦。
同乎迷若相濡兮,谁独当机感之会。
入大冶而不自知兮,感天泽之一勺。
时忽构而顿醒兮,悔从前之昧略。
顾吾身之独遭兮,几旦暮而失之。
觉而后知其将告兮,叹虚白之靡移。
匪覃恩之浪浪兮,孰执手而同归。
底乾慧而极果兮,誓始终而相师。
释及门之洗心兮,礼顶踵而陈词。
此诗赞美观音大士,以细腻笔触描绘其慈悲为怀、广施法力之形象。诗人通过“仰吾师之深慈兮”,表达对观音大士的崇敬之情。观音大士能包容万物,随众生所需给予帮助,展现了其无所不能的神力。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天人之间的关系,指出虽然难以彻底改变,但观音大士能暂时安抚人心,如同黄叶止啼,给予慰藉。
诗中提到“妄无体而必终兮”,暗示世间一切皆有始有终,唯有观音大士的慈悲不灭。诗人通过“望东方之既白兮”描绘时间的流转,以及“同乎迷若相濡兮”表达众生在迷茫中相互依存,而观音大士则是指引方向的明灯。诗人感慨于自身命运的无常,感叹时光易逝,而观音大士的教诲则如一勺天泽,给予心灵滋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观音大士的深切感激与追随之心,“释及门之洗心兮,礼顶踵而陈词”,意味着通过观音大士的指引,心灵得以净化,对观音大士的尊敬与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体现了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与虔诚追求。
子才弱冠胄监趋,广眉秀目髯虬如。
峨冠褒衣讲唐虞,金华文献天下无。
道宗濂洛咸巨儒,先兄哦松垂令誉。
子以郡博黉宫居,球琳珷玞形质殊。
朝磨夕琢成佩琚,人人足可膺时需。
大明天子龙飞初,元正大朝步天衢。
二亲在堂六帙馀,十年不见涕零袪。
退朝归觐来乡闾,入门群儿走且呼。
宾亲过从日月虚,难弟买羊为子屠。
綵衣升堂倒酒壶,命我赋诗以相娱。
忠君爱亲难两图,欲留不留心郁纡。
儿曹亦以文学拘,自京一来看老夫。
只今西行入蜀都,不愁畏途崄复岖。
飘飘自拟文翁俱,子今毋用长嗟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