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孤城返照前,危亭独立俯潺湲。
千村海气楼台上,残夜河流树杪悬。
小麦绿肥榆荚雨,斑鸠啼破杏花天。
弄珠倘遇波间女,莫惜馀光借月还。
落日孤城返照前,危亭独立俯潺湲。
千村海气楼台上,残夜河流树杪悬。
小麦绿肥榆荚雨,斑鸠啼破杏花天。
弄珠倘遇波间女,莫惜馀光借月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傍晚景象。首联“落日孤城返照前,危亭独立俯潺湲”中,“落日”与“孤城”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孤独的氛围,而“返照前”的“危亭”则成为这幅画面的焦点,亭子独立于水面之上,俯瞰着流动的溪水,给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
颔联“千村海气楼台上,残夜河流树杪悬”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从单一的亭台转向广阔的乡村与河流。这里运用了“千村”和“海气”这样的词汇,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象以壮阔的气势。同时,“残夜”与“树杪悬”则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融合,展现了夜晚即将来临的宁静与神秘。
颈联“小麦绿肥榆荚雨,斑鸠啼破杏花天”则将视角收回到更为细腻的自然景观上。小麦的绿色与榆荚的雨滴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斑鸠的啼声则打破了杏花盛开的宁静,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与动感。这一联通过色彩与声音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田园风光。
尾联“弄珠倘遇波间女,莫惜馀光借月还”则以浪漫的想象收束全诗。诗人设想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遇见水中仙女,邀请她共享月光下的余晖。这一设想既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乡村傍晚的独特魅力,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不乏生活中的温馨与浪漫,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丞相衔恩赴阙时,锦城寒菊始离披。
龙媒旧识朝天路,鸡树长虚入梦枝。
十载殿廷连步武,雨来庸蜀抚疲羸。
莫愁中土无人识,自有明明圣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