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衔恩赴阙时,锦城寒菊始离披。
龙媒旧识朝天路,鸡树长虚入梦枝。
十载殿廷连步武,雨来庸蜀抚疲羸。
莫愁中土无人识,自有明明圣主知。
丞相衔恩赴阙时,锦城寒菊始离披。
龙媒旧识朝天路,鸡树长虚入梦枝。
十载殿廷连步武,雨来庸蜀抚疲羸。
莫愁中土无人识,自有明明圣主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逢的作品,名为《送司徒相公赴阙》。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丞相即将到达皇宫的期盼和赞美之情。
"丞相衔恩赴阙时,锦城寒菊始离披。"
这两句描绘了丞相带着皇上的恩宠前往朝廷的场景,同时也勾勒出初冬时节的气氛,锦城中的寒菊刚刚开放,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龙媒旧识朝天路,鸡树长虚入梦枝。"
这里的“龙媒”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能够通灵的龙,使人与神沟通;“旧识”则是指丞相与皇帝之间的深厚关系。“朝天路”即朝拜之路,而“鸡树长虚入梦枝”则是在描绘夜晚时分,人们进入梦乡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达了对丞相到达朝廷的期待。
"十载殿廷连步武,雨来庸蜀抚疲羸。"
“十载”指的是十年的时间,这里强调了丞相在朝廷中服务的长久和忠诚。“殿廷连步武”则表达了丞相与皇帝之间密切的关系,以及他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影响力。“雨来庸蜀抚疲羸”则描绘了一场雨后,丞相关心民众疾苦的情形。这里通过“庸蜀”指代四川地区,表达了丞相不仅在朝廷有所作为,也关怀远方百姓之意。
"莫愁中土无人识,自有明明圣主知。"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丞相的安慰和赞美。这里“莫愁”即勉励丞相不必忧虑,“中土”指的是中央王朝。“无人识”表达了担心丞相在朝廷中的贡献可能会被忽视,而最后一句“自有明明圣主知”则坚信圣明的君主定能认识到丞相的才华和忠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丞相赴阙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皇帝英明识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