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和节,海边犹积阴。
风雷失春信,霜雪损花心。
挟纩谁能禦,围炉兴愈深。
寒暄地气异,故国想如今。
二月中和节,海边犹积阴。
风雷失春信,霜雪损花心。
挟纩谁能禦,围炉兴愈深。
寒暄地气异,故国想如今。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孔平仲在中和节期间,面对海边特有的阴冷气候所感受到的寒冷与孤独。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温暖的怀念之情。
首句“二月中和节,海边犹积阴”,点明时间与地点,中和节正值春季,但海边依然笼罩着阴云,暗示了天气的异常。接着,“风雷失春信,霜雪损花心”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恶劣的天气状况,春风未至,雷声沉寂,霜雪却仍在摧残着花朵,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应有的生机被破坏的情景。
“挟纩谁能禦,围炉兴愈深”则通过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在如此寒冷环境下,即便是穿着棉衣也难以抵御严寒,而围炉取暖反而让思绪更加深沉,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最后,“寒暄地气异,故国想如今”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对故乡的思念,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乡的温暖与舒适,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孤独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谒岱东来,渡河南下,挂帆共数归程。
望秋山不见,莽莽隔遥青。
夕阳外、江潮远去,酒边愁阵,谁出奇兵。
渐分飞征雁,孤舟今夜芜城。
客中送客,算匆匆、时序须惊。
指宛水波长,吴淞梦近,难遣离情。
百岁几回圆月,笙歌起、和我诗声。
更清晖,天末疏星,镫傍寒生。
古帘烟雨过梅黄。又坐秋乡。
梦痕绿满西风树,未花开、先断人肠。
记向蕊宫亲折,姓名湿了天香。翠阴楼阁澹金装。
小麝吹凉。玉娘偷得潇潇谱,染吴丝、弹作清商。
一霎牵情主袖,几回消泪钿筐。
密叶藏鸦,长条系马,灞桥即是天涯。
纤手攀来,销魂何况临歧。
斜风细雨都经惯,一丝丝,织就相思。
试猜详,半是情丝,半是愁丝。
当年张绪风流甚,叹而今顿减,旧日腰围。
窣翠抛青,江南客思凄迷。
劝伊莫作漫天絮,怕萍踪、漂泊东西。
且消停,绾住韶光,系住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