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岱东来,渡河南下,挂帆共数归程。
望秋山不见,莽莽隔遥青。
夕阳外、江潮远去,酒边愁阵,谁出奇兵。
渐分飞征雁,孤舟今夜芜城。
客中送客,算匆匆、时序须惊。
指宛水波长,吴淞梦近,难遣离情。
百岁几回圆月,笙歌起、和我诗声。
更清晖,天末疏星,镫傍寒生。
谒岱东来,渡河南下,挂帆共数归程。
望秋山不见,莽莽隔遥青。
夕阳外、江潮远去,酒边愁阵,谁出奇兵。
渐分飞征雁,孤舟今夜芜城。
客中送客,算匆匆、时序须惊。
指宛水波长,吴淞梦近,难遣离情。
百岁几回圆月,笙歌起、和我诗声。
更清晖,天末疏星,镫傍寒生。
此诗《扬州慢》由清代诗人张祥河所作,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乘船南下,途中所见之景以及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首句“谒岱东来,渡河南下,挂帆共数归程”,诗人从泰山出发,向东而行,渡过黄河,一路南下,心中计算着归家的路程,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望秋山不见,莽莽隔遥青”一句,写出了诗人远眺秋山,却只能看到一片苍茫的青色,无法触及,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无限向往与无奈。
“夕阳外、江潮远去,酒边愁阵,谁出奇兵”描绘了日落时分,江潮渐渐远去,诗人独自饮酒,愁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仿佛有奇兵突袭,令人难以承受。
“渐分飞征雁,孤舟今夜芜城”则通过雁阵南迁,孤舟独行于荒凉之城,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客中送客,算匆匆、时序须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不得不面对亲友离别的痛苦,感叹时间流逝之快,让人感到惊慌失措。
“指宛水波长,吴淞梦近,难遣离情”以宛水波长、吴淞之梦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完全摆脱离愁。
“百岁几回圆月,笙歌起、和我诗声”描绘了诗人回忆往昔,百年人生中难得的团圆时刻,与亲友欢聚一堂,吟诗作乐,但这些美好时光总是短暂。
“更清晖,天末疏星,镫傍寒生”以清冷的月光、稀疏的星辰和寒冷的灯火,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
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
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池苑清阴欲就,还傍送春时候。
眼中人去难欢偶,谁共一杯芳酒。
朱阑碧砌皆如旧,记携手。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