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
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
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
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
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
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
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与宗教活动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展现了诗人苏轼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首句“江边石壁高无路”设定了一个幽深、险峻的环境,接着“上有黄牛不服箱”则生动地描绘出一头黄牛在山间自由自在地活动,不受约束。这里的黄牛不仅是景物的写实,也象征着一种脱离尘世纷扰的自由状态。
中间两句“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则转向宗教仪式的热闹场面。诗人通过对庙宇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民众的信仰生活和庆典氛围,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下层人民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望。
末尾两句“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则回到田园生活,通过对耕牛辛勤劳作和山羊觅食困难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农夫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动物自由生存状态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通过对比和场景转换,传递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