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出尘埃外,来寻董监家。
未能穿草屩,且欲驾柴车。
谷断双桥险,门荒一径斜。
客心聊为洗,石鼎煮新茶。
共出尘埃外,来寻董监家。
未能穿草屩,且欲驾柴车。
谷断双桥险,门荒一径斜。
客心聊为洗,石鼎煮新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崔员外一同探访陈安国隐居之地的情景。首句“共出尘埃外”便已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远离世俗,充满了超脱与宁静的气息。接着“来寻董监家”一句,巧妙地将隐居者与古代的隐士董仲舒相联系,暗示了陈安国的高洁与智慧。
“未能穿草屩,且欲驾柴车”两句,通过描述探访过程中的交通工具选择,进一步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简朴与自然。草屩和柴车都是古代文人隐居时常用的出行工具,既符合隐逸之风,又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
“谷断双桥险,门荒一径斜”描绘了到达隐居地途中的景象,双桥险峻,小径蜿蜒,荒凉而幽静,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这样的环境不仅考验着探访者的勇气与决心,也映衬出隐居者所追求的那份宁静与自由。
最后,“客心聊为洗,石鼎煮新茶”表达了诗人与崔员外在抵达隐居地后的心情与活动。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的体现,更象征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在石鼎中煮上一杯新茶,不仅解渴,更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灵得以放松的时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探访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言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支筇。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
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珍簟生凉夜漏馀,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