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诗》
《秋夜诗》全文
南北朝 / 谢朓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0)
注释
秋夜:秋天的夜晚。
促织:蟋蟀,一种昆虫,常在夜间鸣叫。
南邻:南边的邻居。
捣衣:古时洗衣时用木杵在石板上敲打衣服以清洁,此处也指准备寒衣的动作,常含思念远方亲人之意。
思君:思念你。
九重:形容极远的距离或深重的阻隔,这里比喻相隔很远。
夜夜:每晚。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待。
北窗:房屋北面的窗户。
轻幔:轻薄的窗帘。
西户:西面的门或窗户。
月光入:月光照射进来。
何知:哪里知道。
白露:夜晚温度下降后凝结在地面或植物上的露水,也指节气。
坐视:坐着看,表示事情发生而无能为力或不采取行动。
阶前湿:台阶前面变得潮湿。
谁能:谁能够。
长分居:长期分离居住。
秋尽:秋天结束。
冬复及:冬天又将到来。
翻译
秋夜蟋蟀声连连,南边邻居急捣衣。
思念你隔着重重障碍,夜夜徒然站立等待。
北窗轻薄帘幕低垂,西门月光悄悄洒进屋内。
哪知白露已降,坐着目睹台阶前渐渐湿润。
谁能长久忍受分离,秋天过尽冬天随即来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里独自思考、怀念远方所爱之人的情景。诗人通过秋夜里的织女急促的鸣响和邻家女子匆忙地捣衣,传达出一种急迫和孤独的情感。思念之情如同隔着重重高墙难以触及,夜晚独自伫立,无尽的寂寞。

诗中通过北窗轻薄的帘幕与西边门扉透进来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哀伤的情境。白露下降,阶前湿润,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思念之情如同夜露一般无声地积聚。

最末尾两句“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渴望与无奈。秋天将尽,冬日又至,时间在不断流逝,而思念之情却无法随季节的更迭而消散。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孤寂的情感抒发诗作,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
谢朓

谢朓
朝代:南北朝   字:玄晖   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生辰:464~499年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
猜你喜欢

送谭永明游江东·其一

尊酒离愁惨不挥,平沙立望断蓬飞。

当年游侠倾燕市,老向江东作布衣。

(0)

正月十五日霍君仪邀游朱季美山池同用畅超然之高情为韵·其五

步步山情适,烟霞春望高。

庭梅飘未尽,半巳落源桃。

(0)

正月十五日霍君仪邀游朱季美山池同用畅超然之高情为韵·其二

拂拂复摇摇,春色向人骄。

谁知入林客,神理固自超。

(0)

同四兄咏梅寄七弟·其九

莫谓移根远,开芳入汉宫。

一枝何未放,知是待春风。

(0)

舟中杂咏·其十五

逢君竹西路,送客茱萸湾。

玉手摇兰桨,琼波写雾鬟。

(0)

浊潦骤溢水槛遣兴二绝·其二

今朝江水浊,云日汩虚明。

我欲澄流滓,中流见太清。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