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及阶除草自生,化机神会自怡情。
门临瘦竹凭风扫,坐对芳梧爱月明。
光霁一圈真觉地,刚柔两字即嚣城。
毫釐到此君须认,眼底纷纷岐路横。
春及阶除草自生,化机神会自怡情。
门临瘦竹凭风扫,坐对芳梧爱月明。
光霁一圈真觉地,刚柔两字即嚣城。
毫釐到此君须认,眼底纷纷岐路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南园,夜晚赏月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春及阶除草自生”,以春天的生机盎然开篇,暗示着万物复苏,生命的力量在自然中流淌。接着,“化机神会自怡情”一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自然的滋养与愉悦。
“门临瘦竹凭风扫,坐对芳梧爱月明”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处,门前瘦竹随风轻摇,室内面对着郁郁葱葱的梧桐树,月光如水般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光霁一圈真觉地,刚柔两字即嚣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进行对比,通过“光霁一圈”象征内心的清明与纯净,而“刚柔两字”则寓意着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自我,既要有坚定的意志(刚),也要懂得柔和与包容(柔)。
最后,“毫釐到此君须认,眼底纷纷岐路横”提醒读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认清自己的方向,即使面对众多选择与诱惑,也要坚守本心,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哲学思考。
琳宫接丛霄,渌水连翠微。
幽花露林薄,好鸟娱清辉。
道人勤洒扫,令尹每忘归。
孝慈民父母,虎去蝗退飞。
来思僚友同,歌舞醉红衣。
定知与民乐,吏瘦吾民肥。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
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茅亭风入葛衣轻,坐见山河表里清。
归燕略无三月事,残蝉犹占一枝鸣。
天高秋树叶公邑,日暮碧云樊相城。
别后寄诗能慰我,似逃空谷听人声。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于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