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这首宋词《踏莎行·春暮》是寇准所作,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和词人内心的情感。"春色将阑,莺声渐老",以莺鸟叫声的衰弱暗示了春光的消逝,"红英落尽青梅小"则描绘了花朵凋零、青梅初熟的场景,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通过静谧的画堂、细雨和半掩的屏风,营造出一种寂寥而清冷的氛围,余香袅袅,更增添了离别的感伤。接下来的"密约沉沉,离情杳杳"直接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而"菱花尘满慵将照"则借菱花镜上的灰尘,寓言了词人心中的迷茫与失落。
最后两句"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词人独自倚楼,无言以对,内心愁苦至极,望着长空与连绵的芳草,更显孤独与无尽的思念。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暮时节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离别之情,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旧岁见君殊草草,怀抱今来各倾倒。
新来正好数相寻,束装却向山阴道。
千岩万壑秋更奇,候门儿女望君归。
扁舟此去来何时,莫待梅花开北枝。
故人问我凭君说,满目穷愁生事拙。
秋禾未得补饥疮,万一飞蝗作檀越。
大热金石流,日色赤可畏。
鄙夫先多病,喘息仅存气。
饮冰不救渴,肤汗那容睡。
秋风几时来,不问黑貂敝。
林梢堕斜阳,凉飔飒然至。
呼童汲井泉,洒扫庭中地。
胡床得露坐,始觉有生意。
老妻破甘瓜,儿女膝下戏。
鸣蝉虽强聒,亦足代鼓吹。
坐久月照人,金波正澄霁。
惜哉疲薾甚,杯酒未敢置。
浮生能几何,荏苒忽中岁。
四时更代谢,寒暑不可避。
幻身岂长存,中有不迁义。
且享今夕凉,百年安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