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于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于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
这首诗名为《秋雷》,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春雷不发、秋雷不息的自然现象,寓言人事和社会的变迁。诗人以雷公和雨师为象征,表达上天的号令和自然法则,指出世间万物的盈亏损益皆由天定,人类无法干预。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揭示了季节更替中的雷鸣规律;"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反映了天气的极端变化。"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运用神话元素,暗示上天的喜怒无常。接下来,诗人借雷公雨师之说,强调天道无私,"损彼以益此",暗示社会公正的重要性。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提及古代治水的典故,表明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黎民思尧仁,往往见于羹",表达了对圣君仁政的怀念。最后,诗人以"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结尾,寓意君主虽有治理之心,但不会与自然之力相抗,而是顺应天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深刻,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又一番、泸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
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
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霜林剪生绡,烟树织晴绮。
万宝新告成,百工亦休止。
嘉辰属南山,胜事如栗里。
谬为陶长官,宁惜此中醉。
良朋况知心,健会不论齿。
鸱夷自挈携,猩笔漫游戏。
清欢别有趣,真乐本无味。
菊花之隐逸,亦欲妃君子。
独于萧艾中,保此生色睟。
凉飔忽吹衣,白露皓如洗。
兑随数至剥,剥落从此始。
拟将九九节,便作阳月纪。
一百年前老辩才,复褰绦带下山来。
松杉溜雨惊龙起,篁竹生风唤鹤回。
戒行净通林水观,语言香落宝花台。
更看坡颍留诗处,月堕山空眼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