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更门户自持锄,谢绝交游与世疏。
处变卿还用卿法,养高吾自爱吾庐。
屏张前世无声画,架插今生未见书。
水北山人偏解意,求分半席间樵渔。
已更门户自持锄,谢绝交游与世疏。
处变卿还用卿法,养高吾自爱吾庐。
屏张前世无声画,架插今生未见书。
水北山人偏解意,求分半席间樵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已更门户自持锄”,展现了一位隐士亲自耕作的情景,强调了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接着,“谢绝交游与世疏”则表明了这位隐士选择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处变卿还用卿法,养高吾自爱吾庐”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隐士面对生活变化时的从容不迫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他不仅在物质上自给自足,更在精神上保持高洁,爱惜自己的居所,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个人道德的坚守。
“屏张前世无声画,架插今生未见书”描绘了隐士室内陈设的雅致,通过悬挂古代无声的画卷和摆放未曾见过的书籍,营造出一种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感的空间氛围,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
最后,“水北山人偏解意,求分半席间樵渔”一句,点明了隐士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他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邀请“水北山人”共享这份闲适生活,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乐于分享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知识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吴松初冷,记垂虹南望,残日西沈。
秋入青冥三万顷,蟾影吞尽湖阴。
玉斧为谁,冰轮如许,宫阙想寒深。
人间奇观,古今豪士悲吟。
苍弁丹颊仙翁,淮山风露底,曾赋幽寻。
老去专城仍好客,时拥歌吹登临。
坐揖龙江,举杯相属,桂子落波心。
一声猿啸,醉来虚簌千林。
垂虹望极,扫太虚纤翳,明河翻雪。
一碧天光波万顷,涌出广寒宫阙。
好事浮家,不辞百里,俱载如花颊。
琴高双鲤,鼎来同醉孤绝。
浩荡今夕风烟,人间天上,别似寻常月。
陶冶三高千古恨,赏我中秋清节。
八十仙翁,雅宜图画,写取横江楫。
平生奇观,梦回犹辣毛发。
秋风万里,湛银潢清影,冰轮寒色。
八月灵槎乘兴去,织女机边为客。
山拥鸡林,江澄鸭绿,四顾沧溟窄。
醉来横吹,数声悲愤谁测。
飘荡贝阙珠宫,群龙惊睡起,冯夷波激。
云气苍茫吟啸处,鼍吼鲸奔天黑。
回首当时,蓬莱方丈,好个归消息。
而今图画,谩教千古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