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风烟接碧霄,鸡鸣山寺隔尘嚣。
冠裳共际升平会,车马偏劳故旧招。
醒后酒痕还半湿,忙来诗债未全销。
几回棘寺频翘首,溽暑薰人雨正飘。
何处风烟接碧霄,鸡鸣山寺隔尘嚣。
冠裳共际升平会,车马偏劳故旧招。
醒后酒痕还半湿,忙来诗债未全销。
几回棘寺频翘首,溽暑薰人雨正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缜在鸡鸣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展现了明代文人雅集的风雅生活。首句“何处风烟接碧霄”以辽阔的景象开篇,引出鸡鸣山寺的静谧与远离尘嚣之感。接着“鸡鸣山寺隔尘嚣”进一步点明地点,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冠裳共际升平会,车马偏劳故旧招”两句,既描绘了聚会的盛况,又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即使路途劳顿,也挡不住老友相邀的热情。接下来“醒后酒痕还半湿,忙来诗债未全销”则细腻地刻画了聚会后的状态,酒意未消,诗兴犹存,表达了文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最后,“几回棘寺频翘首,溽暑薰人雨正飘”以自然景象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风烟接碧霄”,又以雨声烘托出聚会后的宁静与清凉,整个画面显得和谐而富有诗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雅致与情感的真挚,是一幅生动的文化画卷。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得钱祗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