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杨少尹赴凤翔》
《送杨少尹赴凤翔》全文
唐 / 张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得钱祗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yángshǎoyǐnfèngxiáng
táng / zhāng

shīmíngwǎngdòngchángānshǒushǒurénjiājuànkàn
西xuéxíngqínshì

nángōngxīnbàihànlángguān
qiánzhīleháishūjièzháichángshíshìyàolán

jīnzhōushēngbáopiānjìnlǒngtóuhán

注释
往日:昔日。
动长安:使长安热闹。
首首:家家户户。
卷:诗卷。
里看:阅读。
西学:西方的学问。
已行:已经流行。
秦博士:秦代的博学之士。
南宫:朝廷官员。
新拜:新任命。
汉郎官:汉朝的官员。
得钱:赚得钱财。
祗了:仅仅。
还书铺:归还书铺。
借宅:借住房屋。
事药栏:侍弄药圃。
今去:今日前往。
岐州:地名,今陕西岐山一带。
生计薄:生活贫瘠。
移居:搬家。
偏近:靠近。
陇头:边远地区,这里指岐州。
寒:寒冷。
翻译
昔日繁华映长安,家家户户诗卷藏。
西方学问秦儒显,南宫新进汉臣忙。
赚得钱财仅买书,借屋多在药圃旁。
今日前往岐州去,生活微薄地势寒。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送杨少尹赴凤翔》。诗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现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首首人家卷里看" 这一句描绘出一个场景:朋友在书籍中寻找知识和智慧,这里的“首首”形容朋友专注而勤奋的学习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与赞美。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两句则写出朋友学业有成,仕途顺利。这里的“西学”、“秦博士”和“南宫”、“汉郎官”都是指古代著名的学府或官职,表明朋友已经取得了显赫的学术和政治成就。

"得钱祗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自己的生活状况。诗人似乎在通过还书和借房来维持生计,这里透露出一丝艰难和不得已的况味,同时“事药栏”也可能暗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或是对健康的关注。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别前往岐州谋生的决心,并且因为经济拮据,所以不得不选择一个较为简陋的住处。这里的“陇头寒”既形容了环境的冷清,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之寒。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了友人学业与仕途的成功,以及诗人自身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样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朝代:唐   字:文昌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生辰:约767~约830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猜你喜欢

黄太史卜居仙湖里冯君奇索赠

凤山山下昔枌榆,江抱如龙宅一区。

韦杜城南今托始,谢王江左远相符。

堂垂燕翼昌诗礼,阙拜龙章杂紫朱。

可奈直庐天尺五,每悬卜筑在仙湖。

(0)

寄答冯明元明府

淮南仙令旧铜章,廿载衡门乐泌阳。

倦鸟祇须怜羽翼,名驹堪自试腾骧。

弹冠似我惭先达,怀璧从前惜夜光。

君是冯家郎署后,不将晚暮笑回翔。

(0)

答徐仲仁别驾时镇毕节

闽海当年别思频,风烟澒洞渺无津。

每缘旧事悲隍鹿,谁遣馀波及涸鳞。

天末龙光悬紫气,途长骥足动清尘。

干城此日功逾懋,萍梗他乡遇转亲。

(0)

答族弟仲升远寄二首·其一

家园韡萼总争妍,羁旅天涯思独牵。

客类楚囚方落落,人言公子并翩翩。

青衫谪吏吾兼隐,丹液寻真尔欲仙。

神物几时当自合,祥光遥望斗牛连。

(0)

送来参军转运入京兼寄其观察叔于东鲁

司农积贮水衡钱,岁岁梯航向日边。

喜近尔家天尺五,何辞飞挽路三千。

竹林自古高南阮,别墅由来爱侄玄。

相见为余称契阔,更于何地附班仙。

(0)

答惟学宗侯

见说南州榻屡悬,喜传新咏思翩翩。

汉庭宗学推刘向,禹穴奇游慕马迁。

胜事花间邀彩笔,尘心竹外涤流泉。

惭余潦倒遭时晚,鞭弭词场藉汝先。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