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募古来有,今者何其艰。
文书急如雨,取办都保间。
百夫不当十,一夫费千镮。
恐被嗜利徒,无能禦国患。
老母与少妇,蓬头走江干。
挽之不得留,悲泣声彻天。
母曰我壮子,妇曰我健夫。
衣裳破无补,田园荒未锄。
一朝弃我去,饥寒我何如。
我欲从汝行,生死同一隅。
抑恐惰军气,累汝重汝辜。
今业已分离,把袂略须臾。
拭泪为汝言,汝亦无我虞。
戮力济王功,期以斩强胡。
召募古来有,今者何其艰。
文书急如雨,取办都保间。
百夫不当十,一夫费千镮。
恐被嗜利徒,无能禦国患。
老母与少妇,蓬头走江干。
挽之不得留,悲泣声彻天。
母曰我壮子,妇曰我健夫。
衣裳破无补,田园荒未锄。
一朝弃我去,饥寒我何如。
我欲从汝行,生死同一隅。
抑恐惰军气,累汝重汝辜。
今业已分离,把袂略须臾。
拭泪为汝言,汝亦无我虞。
戮力济王功,期以斩强胡。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中征召士兵的情景,其中充满了对家国的忧虑和深切的哀伤。诗人通过老母与少妇的对话,表达了人民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以及对亲人的担心。
"召募古来有,今者何其艰"一句点出了征兵的历史悠久,但现在执行起来却异常艰难。接着的两句"文书急如雨,取办都保间"描绘了征兵过程中的紧迫和繁琐。
诗中还通过对比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代价高昂,如"百夫不当十,一夫费千镮"表明了一人参军可能导致整个家庭的破碎。老母和少妇的话语,显示了她们对于亲人生死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奈。
"我欲从汝行,生死同一隅"展现了家人的坚定与牺牲精神,但紧接着"抑恐惰军气累汝重汝辜"则透露出对于征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对国家的负担。
最后两句"拭泪为汝言,汝亦无我虞。戮力济王功,期以斩强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目的的认同,以及坚定的决心去完成这场战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中平民的困境与痛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战争的复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