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当轩回,清光万里明。
澹帆依斗柄,疏竹上楸枰。
笛里关山近,愁中节物更。
渺然云缺处,遥见刺桐城。
孤月当轩回,清光万里明。
澹帆依斗柄,疏竹上楸枰。
笛里关山近,愁中节物更。
渺然云缺处,遥见刺桐城。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夜鹿耳门的宁静画面。首句“孤月当轩回”以“孤月”点明主题,暗示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感。接着,“清光万里明”一句,通过“清光”和“万里明”展现了月光的明亮与广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澹帆依斗柄,疏竹上楸枰”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月光比作轻柔的帆船,依附在北斗星的指引下航行;同时,又以疏竹和棋盘象征着自然与秩序之美,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笛里关山近,愁中节物更”则通过笛声与关山的联系,以及在愁绪中感受时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笛声仿佛拉近了远方与眼前的距离,而愁绪则让季节的更迭显得更加鲜明。
最后,“渺然云缺处,遥见刺桐城”以云层的缝隙为背景,远处的刺桐城若隐若现,既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是一幅富有意境的月夜图卷。
唐有元相国,实杀颜平原。
平原腹有丹,尸解神已仙。
颜公死已矣,人见如生前。
致令遗其像,委曲与人言。
相国死仓卒,秽袜塞其咽。
家门随手破,但怪椒斛千。
颜公黄尘外,风节犹凛然。
元子堕九幽,遗臭万世传。
西风扫黄叶,零落委我前。
闭门无来客,空床过午眠。
床头亦何有,狼籍古人编。
琳琅巧言语,照辉后世传。
馀荣更何恃,朽骨但茫然。
悲哉事无益,辛苦劳生前。
嗟我方病此,诗书费雕镌。
知愚不自已,既痼何由痊。
霜梧夜槭槭,寒菊朝娟娟。
胡为不饮酒,戚戚愁吾年。
杖藜萧飒对云沙,白首逢春只叹嗟。
身老易伤千里目,眼惊还见一年花。
地平旷野连云直,天带清淮向海斜。
尚有风光供醉笔,我生诗酒是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