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秋江送别二首·其一》全文
唐 / 王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0)
注释
值早秋:遇到初秋时节。
江亭:江边的亭子。
明月带江流:明亮的月光照在流动的江水上。
逝川:引用《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流逝的河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伤别念:对离别的感伤。
复看:再看,又看。
津树:渡口的树木。
隐离舟:遮掩住了离别的船只。
翻译
早早地在异乡就遇上了初秋,江边亭子中明月照着江水悠悠。
已经感受到流逝的河水引发离别的伤感,再看渡口边的树木也隐藏了离去的小船。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与朋友分离时的诗句,充满了对逝去时光和别离之情的感慨。开篇“早是他乡值早秋”,即点明时间和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初秋的异乡景象,其中“早秋”二字不仅设定了季节,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紧接着“江亭明月带江流”,通过对明月与江水的描绘,增添了一种淡远与静谧的氛围。这里的“明月”象征着清晰与纯净,而“带江流”则是动态的景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已觉逝川伤别念”,诗人通过对“逝川”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易逝和离别之痛的深刻体会。这里的“逝川”指的是流水,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流失,而“伤别念”则是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写照。

最后,“复看津树隐离舟”,诗人再次回望那即将远去的友舟与依稀可见的津树。这里的“复看”表达了一种留恋之情,而“津树隐离舌”则是对即将消失在视线中的景象的一种描绘,增添了分离的无奈和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江亭、明月与流水的描写,以及对逝去时光和别离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
朝代:唐   字:子安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生辰:649或650~676或675年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猜你喜欢

咏桂四首·其一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君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0)

颂古六十二首·其三十六

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切忌参商,别无奇妙。

低头侍奉,欢喜问讯。佛法商量,伤子性命。

(0)

种葵

种葵南轩下,葵长不盈尺。

芃芃初叶茂,挺挺交柯直。

匪以花为美,有取心向日。

孤忠类臣子,恒性若有德。

只恐秋风至,兰蕙同萧瑟。

虽然遇彫落,凡草孰可匹。

(0)

贫家女

贫家女,德性温柔寡言语。

终年辛苦不下机,身上却无丝一缕。

倡家女儿百不会,只向人前卖娇态。

绣裀端坐青楼中,银烛荧煌照珠翠。

书言福善与祸淫,未必天工有此心。

盗蹠长年颜子夭,古来颠倒非独今。

高处是昆崙,低处是东溟。

昆崙推不倒,东海填不平,物之不齐物之情。

贫女莫羡倡女荣,不义富贵浮云轻。

持身但如冰雪清,德耀荆钗有令名。

(0)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其四

河中二月好踏青,且莫临风叹客程。

溪畔数枝红杏浅,墙头半点小桃明。

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时平。

(0)

鹧鸪天

卸下星冠作玉容。宛如仙女下巫峰。

霎时云雨欢娱罢,无限恩情两意浓。

轻搂抱,款相从。时间一度一春风。

若还得遂平生愿,尽在今宵一梦中。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