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与未出水,莲叶即是荷花。
正去偏来都着,这边那畔元差。
出水与未出水,莲叶即是荷花。
正去偏来都着,这边那畔元差。
这首诗以莲花为喻,巧妙地融入了禅理与哲思。首句“出水与未出水,莲叶即是荷花”描绘了莲花在水中与水面之上两种状态,强调了莲花与莲叶之间的内在联系,暗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并非截然分开。接着,“正去偏来都着,这边那畔元差”则进一步阐述了事物的相对性与统一性,无论莲花处于何种状态,其本质都是相通的,体现了作者对宇宙万物相互关联、和谐统一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莲花这一自然界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世界以及宇宙真理的思考,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味和宗教情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揭示了深层次的生命智慧和宇宙观,体现了明代文学中追求精神境界与自然和谐相融合的美学追求。
东汉尚名节,矫枉或过之。
吾观晋王祥,其行何足师。
寒冰岂容卧,陟负非其时。
不见姜诗妻,诚感天自遗。
惟孝本庸行,夫岂事诡奇。
良由心好名,姑作不情为。
不然临深戒,在彼非不知。
守身义孰大,出处偏多疵。
扬雄莽大夫,著书拟《论语》。
韩偓拒朱温,诗丽若好女。
两人使不仕,美恶何由著。
必谓佻达流,名教非所与。
定论及盖棺,品节悬几许。
孰为旋风蓬,孰作中流柱。
圣哲固知人,弗由言貌取。
奈何后世士,凭文以荐举。
举家惬清尚,扁舟意如此。
明月秋复春,沧波一千里。
来往随云涛,凉风片帆驶。
借问何卜居,詹尹未容拟。
逦迤南北山,天转翠屏里。
相逢尽渔钓,琴樽答烟水。
自言河决流,频年罢于耜。
漂摇尽室行,浪迹靡乌止。
射阳田边宅,绿树今已矣。
披图怀伊人,宛然蒹葭涘。
雁晚长不归,洄溯傥有以。
谁歌沧浪清,涩缨劝君起。
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
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
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
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
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
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
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
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
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攘同飞蛟。
犵童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
那能龌龊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
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