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伯不解事,投竿牵大鳌。
逆流直上三万里,怒捲渤澥秋风潮。
适当长江入海处,屃赑掷此双岧峣。
一山正临声利窟,来樯去橹纷?艚。
一山独与世疏阔,突据幽险盘云涛。
飞仙播荡去不返,止有一翁身姓焦。
至今金玉作山骨,草木坚劲无夭条。
尔来寂寞几千岁,稍见游子来山椒。
吁嗟一与人境接,世故扰扰如牛毛。
安得夸娥还着鳌背上,因之置我三山高。
龙伯不解事,投竿牵大鳌。
逆流直上三万里,怒捲渤澥秋风潮。
适当长江入海处,屃赑掷此双岧峣。
一山正临声利窟,来樯去橹纷?艚。
一山独与世疏阔,突据幽险盘云涛。
飞仙播荡去不返,止有一翁身姓焦。
至今金玉作山骨,草木坚劲无夭条。
尔来寂寞几千岁,稍见游子来山椒。
吁嗟一与人境接,世故扰扰如牛毛。
安得夸娥还着鳌背上,因之置我三山高。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象和其与世隔绝的独特氛围。诗人以“龙伯”为引子,通过“不解事”、“投竿牵大鳌”的夸张手法,将焦山置于一个超凡脱俗的神话背景之中。接着,诗人巧妙地运用“逆流直上三万里”、“怒捲渤澥秋风潮”等语句,不仅展现了焦山的雄伟气势,也暗示了其与外界的隔绝状态。
诗中提到的“一山正临声利窟,来樯去橹纷?艚”,形象地描绘了另一座山与繁华世界紧密相连的景象,与焦山形成鲜明对比。而“一山独与世疏阔,突据幽险盘云涛”则进一步强调了焦山的孤傲与神秘。
“飞仙播荡去不返,止有一翁身姓焦”一句,既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也暗示了焦山与世隔绝的环境,只有“一翁”在此生活。最后,“至今金玉作山骨,草木坚劲无夭条”赞美了焦山的自然之美,即使经历了千年的岁月变迁,依然保持着其原始的壮丽与坚韧。
“尔来寂寞几千岁,稍见游子来山椒”则表达了焦山长久以来的孤独与寂静,直到后来才偶有游人来访。“吁嗟一与人境接,世故扰扰如牛毛”感叹于现代社会的纷扰,与焦山的宁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安得夸娥还着鳌背上,因之置我三山高”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将焦山提升至更高境界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寄托了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魅力的焦山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
圣门论仕学,其道原无二。
所期斯能信,未仕先求志。
民社初身膺,作宰匪容易。
汉代犹近古,经术以为治。
后世轻一行,遂将此事废。
上官持鉴衡,亦复儒为戏。
应对容止间,登场诧同类。
岂有读书人,不解读律例。
所嗟忠信薄,谁存哀矜意。
古称亲民官,慨然思慈惠。
符君始通籍,正当强仕岁。
胸有记事珠,面带诗书气。
书生本文弱,迂拙奚必讳。
但愿守其迂,毋工为趋避。
且常安于拙,甘让人巧智。
素质禀天授,骨格不妩媚。
肯效时世妆,恐为脂膏累。
阳城自署考,虞诩矜利器。
人各有所能,但行吾素位。
安静若无华,功可日月计。
念念在生民,孜孜务康济。
能不愧儒林,即以继循吏。
《送符征岩进士出宰楚南》【清·刘绎】圣门论仕学,其道原无二。所期斯能信,未仕先求志。民社初身膺,作宰匪容易。汉代犹近古,经术以为治。后世轻一行,遂将此事废。上官持鉴衡,亦复儒为戏。应对容止间,登场诧同类。岂有读书人,不解读律例。所嗟忠信薄,谁存哀矜意。古称亲民官,慨然思慈惠。符君始通籍,正当强仕岁。胸有记事珠,面带诗书气。书生本文弱,迂拙奚必讳。但愿守其迂,毋工为趋避。且常安于拙,甘让人巧智。素质禀天授,骨格不妩媚。肯效时世妆,恐为脂膏累。阳城自署考,虞诩矜利器。人各有所能,但行吾素位。安静若无华,功可日月计。念念在生民,孜孜务康济。能不愧儒林,即以继循吏。
https://shici.929r.com/shici/e2igJY7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