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
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
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
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
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
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
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
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
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攘同飞蛟。
犵童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
那能龌龊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
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
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
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
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
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
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
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
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
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
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攘同飞蛟。
犵童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
那能龌龊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
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
这首清代诗人郑珍的《飞云岩》描绘了一处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首句“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赞美了贵州大地的灵秀之气,飞云岩犹如其中的一朵独特云彩。接下来的诗句“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强调了飞云岩的坚韧与内在生命力,仿佛蕴含着亘古不变的元气。
诗人进一步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认为飞云岩是天地造化的杰作,独一无二。岩体本身不问世事,象征着超然,“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表达了对岩体坚贞不渝品质的赞赏。
然而,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自我夸耀其奇妙,“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暗示真正的美在于自然而非世俗的赞誉。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远离尘嚣,跋山涉水只为一睹飞云岩的风采,“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并被其美景深深打动。
“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通过描绘周围的山水和树木,展现出飞云岩环境的宁静与生机。诗人甚至产生了归隐之心,“买宅径思傍云住”,希望能与云为伴,远离尘世喧嚣。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对自然的敬畏,“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表达了对飞云岩的感激之情,并以告别的方式结束了这首诗。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世人欲不死,焚香事大罗。
死后欲超生,将身靠弥陀。
个里不透彻,仙佛如子何。
我素不持戒,焉能断腥臊。
独有一寸圭,明白不可磨。
学仙与学佛,此事付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