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经女子转山谷,五戒禅师作东坡。
一升一降事未已,更四百年将奈何。
莲经女子转山谷,五戒禅师作东坡。
一升一降事未已,更四百年将奈何。
这首诗《偶成(其九)》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时间流转的独特见解。
首句“莲经女子转山谷”,以“莲经”象征佛教的教义,女子转山谷则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界的变换。这一句描绘了佛教教义在自然界的流动与传播,如同莲花在山谷间绽放,既美丽又神秘。
次句“五戒禅师作东坡”,这里巧妙地将佛教的五戒与苏轼(东坡居士)联系起来,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生活哲学深受佛教影响。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佛教思想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精神世界,也渗透到了文学艺术之中,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一升一降事未已”,进一步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不断上升与下降的循环之中,这种变化永无止境。
最后,“更四百年将奈何”则将时间概念引入,提出面对四百年的漫长历史,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不仅是对历史长河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生的多维度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时间流逝以及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王世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时间、变化与存在的哲学画卷。
扶桑夜赤天鸡鸣,剑光射天河汉倾。
虎门流火乱星浴,鳌柱荡空双眼明。
何人忽起烟霞想,蓦被一叶东南往。
冲金裂玉鱼龙愁,飞上罗浮豁山赏。
罗浮酒熟春如海,应是人间岁华改。
葛洪洲畔倘相逢,为问蟠桃几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