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文昌满县花,御杯高处讲无遮。
微茫雨色团倾盖,错认青阳是白沙。
春到文昌满县花,御杯高处讲无遮。
微茫雨色团倾盖,错认青阳是白沙。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在文昌县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首句“春到文昌满县花”,开篇即以“春”字点题,紧接着“满县花”三字,生动地勾勒出春日里文昌县繁花似锦的盛景。春风吹过,花香四溢,整个县城仿佛被鲜花覆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次句“御杯高处讲无遮”,转而描绘了一幅高雅的场景。御杯,可能是指皇帝或尊贵人物所使用的酒杯,此处借指某种高雅的宴会或仪式。在这样的场合中,人们高谈阔论,畅所欲言,没有丝毫的拘束和遮掩,体现了自由开放的氛围。同时,“御杯高处”也暗示了地位的尊崇和环境的优雅。
第三句“微茫雨色团倾盖”,描绘了一场轻柔的春雨。雨丝细密,如烟如雾,笼罩着大地,仿佛给万物披上了一层薄纱。这里运用了“倾盖”这一典故,原意形容两人相遇时车盖相接的情景,此处巧妙地将之与雨景结合,形象地表现了雨势之轻柔,同时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
最后一句“错认青阳是白沙”,则以一种幽默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深刻感受。在春光的映照下,原本洁白的白沙似乎被染上了青绿色,与周围的春色融为一体,让人误以为是青阳(春天的象征)的颜色。这种错觉不仅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以及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作品。
遥望白华山,山石郁嶙峋。
中有白华吟,吟声何悲辛。
之子怀永慸,结庐在丘闉。
荆榛初往蹊,松柏自成邻。
念彼长夜台,痛此百岁人。
挥泪循脩垄,高恸逮萧晨。
晨猿无停和,垄草不易春。
悲风吹北陆,惨日就西奫。
重冥稀生搆,九陌绝幽轮。
音容旷不接,志意邈难伸。
朝露夕自霜,暮兰旦为薪。
愲结令中耗,安能延子鬒。
非虞仲举谪,冀全嗣宗真。
弧矢庶可扬,竹素将不泯。
昭昭天宇日,倏忽堕虞渊。
如何盛年子,光彩中弃捐。
白日当再晨,逝者不复还。
素旐纷前发,迫我向重泉。
华栋自云浮,甘此七尺棺。
子弟来相饯,饯罢各言旋。
平生所著书,往往留心肝。
妍蚩他人口,已自不得言。
束发悟生趋,往复杂忧患。
但言身日短,不睹身后先。
仰问巫阳师,安能为我权。
任侯神明守,吏道将余师。
东风被蒿莱,欣欣各自私。
力欲洪波偃,一苇恐难支。
俯窥龙蛇宅,仰睹星辰移。
志士轻丧元,白刃蹈如归。
能令行间伍,戚若同根枝。
老父抚国殇,为侯捐不辞。
婺妇泣其夫,身今得所施。
精诚贯烈日,天听竟能卑。
纠纠干城士,厚禄拟何为。
今夕高宴会,登歌含惨吁。
借问何为尔,送子以离居。
离居多苦辛,歌浅思有馀。
忆昔童冠时,朝暮两相于。
胡为向康庄,改辙行自驱。
比邻固匪遥,疏者曰以疏。
但令心期迩,踪迹岂必俱。
再拜与子别,四望野踟蹰。
农事有常期,侵晨向东畬。
岂不念筋力,要为口所驱。
大儿把桔槔,中儿佐犁锄。
小者力不任,饷榼绕周涂。
尽室事农耕,谁还读我书。
荣华诚快意,变态亦不疏。
团坐倾浊醪,移荫就桑榆。
好雨从东来,庶足代勤劬。
莫以玺角牛,当他驷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