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有常期,侵晨向东畬。
岂不念筋力,要为口所驱。
大儿把桔槔,中儿佐犁锄。
小者力不任,饷榼绕周涂。
尽室事农耕,谁还读我书。
荣华诚快意,变态亦不疏。
团坐倾浊醪,移荫就桑榆。
好雨从东来,庶足代勤劬。
莫以玺角牛,当他驷马车。
农事有常期,侵晨向东畬。
岂不念筋力,要为口所驱。
大儿把桔槔,中儿佐犁锄。
小者力不任,饷榼绕周涂。
尽室事农耕,谁还读我书。
荣华诚快意,变态亦不疏。
团坐倾浊醪,移荫就桑榆。
好雨从东来,庶足代勤劬。
莫以玺角牛,当他驷马车。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拟古七十首(其六十九)》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场景。诗中通过农事活动的细节,展现了农民勤劳耕耘的生活状态。首句“农事有常期,侵晨向东畬”点出农事按季节规律进行,清晨就开始耕作于田野。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农民对劳作的无奈和对口腹之欲的妥协,“岂不念筋力,要为口所驱”。
诗人细致刻画了家庭分工,大儿操作桔槔灌溉,中儿辅助犁锄耕田,小者因年幼力不足,负责送饭到田间。“尽室事农耕,谁还读我书”反映出当时读书人可能也要参与农事,但心中仍怀有读书的愿望。
诗中“荣华诚快意,变态亦不疏”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变化的接纳,即使辛苦也有满足和乐趣。傍晚时分,全家围坐饮酒,享受片刻宁静,期待雨水充足能减轻他们的辛劳。“好雨从东来,庶足代勤劬”寄托了对雨水的祈愿,希望它能代替人力。
最后两句“莫以玺角牛,当他驷马车”运用比喻,表达农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认为即使是牛也无法替代人的辛勤劳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展示了古代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朴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