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坡赤壁图》
《东坡赤壁图》全文
元 / 郑允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老瞒雄视欲吞吴,百万楼船一炬枯。

留得清风明月在,网鱼谋酒付髯苏。

(0)
鉴赏

这首诗《东坡赤壁图》由元代诗人郑允端所作,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进行艺术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老瞒雄视欲吞吴”,以“老瞒”这一昵称指代曹操,形象地描绘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雄心勃勃、志在吞并东吴的气势。“雄视”二字,既表现了曹操的豪迈气魄,也暗示了他面对强敌时的自信与决心。“欲吞吴”则直接点明了赤壁之战的背景和目的,预示了这场战役的激烈与重要性。

次句“百万楼船一炬枯”,描述了曹操率领的百万大军,装备精良的战船在赤壁被一把大火焚烧殆尽的惨烈景象。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也是曹操野心的破灭,象征着力量与智慧的双重挫败。

后两句“留得清风明月在,网鱼谋酒付髯苏”,转而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诗人认为,尽管战争带来了破坏与毁灭,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却依然存在,不受战争的影响。这里,“清风明月”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永恒,而“网鱼谋酒”则是对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的描绘。通过将苏轼的名字巧妙地融入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宋代文学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理想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与自然景观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思考。

作者介绍

郑允端
朝代:元   籍贯: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生辰:1327 ~1356

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猜你喜欢

闻汪昌宗讣

四海旧知识,乱来俱白头。

时闻一人死,身复几年留。

相遇长安市,频惊□尉侯。

胸中皂白事,梦逐杞天休。

(0)

送赵揭阳北上·其二

先世联龙榜,难兄接鹭班。

时移谁念旧,身老各投閒。

吾已谋周翣,君犹恋汉纶。

与其奔赤日,何似卧青山。

(0)

送天目吴君实馆越·其二

试问推潮鬼定知,几吴几越几西施。

八千又见阴陵散,十九终存曲水之。

我辈不当争外物,如君可用要人诗。

勉哉往学南山豹,端复深藏雾雨姿。

(0)

追用徐廉使参政子方申屠侍御致远张御史鹏飞元日倡酬韵六首·其五

岁岁花时是病时,不争春早与春迟。

阴晴谩复题窗记,节气还因检历知。

杜若荐芳聊可采,秭归啼苦未须悲。

老翁堪与少年竞,勤把青铜照颔丝。

(0)

次韵谢平心胡秘监见惠生日五首·其五

风追电逐角材贤,我独从公息担肩。

野旷杖藜临绝景,山寒采梠度层巅。

淡汤煮饭身无病,小秤收租岁有年。

臭橐腐仓死兵火,何如清节保生全。

(0)

次韵前广德赵教授

脩程万里未为赊,年少曾逢世运嘉。

早擢高科题雁塔,合班迩列餍龙茶。

宦情划似云归岫,时事惊如雨送花。

书林宝藏饶词藻,肯羡青霄富贵家。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