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颇如豪拙似痴,人难忍者我能之。
六旬老境三椽屋,四海虚名万首诗。
不惜黄金偿酒债,犹将白发缀花枝。
儿孙十辈谁家有,心事唯应造物知。
狂颇如豪拙似痴,人难忍者我能之。
六旬老境三椽屋,四海虚名万首诗。
不惜黄金偿酒债,犹将白发缀花枝。
儿孙十辈谁家有,心事唯应造物知。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郡送桃符戏书》。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自我激励的情怀。
"狂颇如豪拙似痴,人难忍者我能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勇敢挑战,仿佛在说,即使是别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我也能够坦然面对。
"六旬老境三椽屋,四海虚名万首诗。"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高龄生活状态和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在这里,“六旬”指的是六十岁的年龄,即古代所谓的“古稀之年”,而“三椽屋”则象征着简朴且不富裕的居住环境。诗人通过“四海虚名万首诗”来表达自己虽已年迈,但仍对文学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无尽的创作欲望。
"不惜黄金偿酒债,犹将白发缀花枝。" 这两句则显露出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豁达与洒脱。他宁愿用黄金来偿还饮酒时所欠下的“债”,也要在头发斑白的年纪里,将自己装扮得如同缀满花枝,维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儿孙十辈谁家有,心事唯应造物知。"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一种淡然与超脱。他提到繁盛的家族(“儿孙十辈”)并非每个家庭都能拥有的,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创世之神才能真正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在晚年时对于生命、文学和生活态度的一种深刻且豁达的思考。
玉树凉风举,金塘细草萎。
叶落商飙观,鸿归明月池。
迎寒桂酒熟,含露菊花垂。
一奉章台宴,千秋长愿斯。
皇情遍九垓,御辇驻昭回。
路若随天转,人疑近日来。
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
愿扈登封驾,常持荐寿杯。
符命自陶唐,吾君应会昌。
千年清德水,九折满荣光。
极岸浮佳气,微波照夕阳。
澄辉明贝阙,散彩入龙堂。
近带关云紫,遥连日道黄。
冯夷矜海若,汉武贵宣房。
渐没孤槎影,仍呈一苇航。
抚躬悲未济,作颂喜时康。